2016年08月25日01:01 经济参考报

  央地财政关系改革迎实质进展 “事权上移”确立

  国务院:适度加强中央财政事权

  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最核心内容之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中国政府网24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依据《意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实现权责利相统一,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做到支出责任与财政事权相适应等若干原则,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其中,在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中,《意见》明确,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同时,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建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

  与之相对应,在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中,《意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事权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支出责任,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区分情况划分支出责任。例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义务教育等,可以研究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并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或以中央为主承担支出责任。

  在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中,《意见》明确,省级政府要参照中央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按照财政事权划分原则合理确定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事权。“将部分适宜由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上移”。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通俗地讲,“事权”是“事”的概念,“支出责任”是“财”的概念,事和财之间要相互适应。

  他表示,毫无疑问,此项改革将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提出适度加强中央财政事权,这就意味着此次划分改革体现了“事权上移”的思路,由此会引发整个财税体制改革的连锁反应,因为事权划分决定了政府间的财权、财力划分,以及政府间的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划分都会有影响。适度加强中央事权,也意味着,一些事项要由中央来直接履行,那么相关领域就可能会加强中央机构建立等。

  蒋震指出,“事权上移并不等同于中央集权化,而是哪级政府适合干什么事儿就把什么事儿给哪级政府。有些事适合中央政府来做,有些适合地方做。关键在于辨明哪些中央做合适,哪些地方去做更适合。”

  多位专家均表示,事权的确定不仅是与财政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涉及政府职能的界定。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边界,是保证相关改革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前提条件。

  蒋震也表示,《意见》已经确立了大的原则和方向,下一步,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执行细则,重在落实,而且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根据情况动态调整。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G20峰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

峰会将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峰会将支持扩大SDR的使用范围,这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峰会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新亮点。峰会将承诺促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峰会将讨论全球经济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两个技术,在未来会使数字货币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使用权重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彻底改造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意义上,未来的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不是存量的改造,而完全是增量的变化。

负利率可能无法达到使用初衷

从各国应用负利率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反而,出现了有悖于负利率实施初衷的五大矛盾,值得保持警惕。

一线城市楼市投资价值已经不大

如果剔除学区等非经济因素,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并不大,其关键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价格过高,透支了住房价格的未来上涨空间。从长期投资价值来说,大多数一线城市住房的租售比都在1/1000以上,住房通过出租获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仅为1%左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