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5日06:36 第一财经日报

  资金换“口味” 回暖行情持续性有待观察

  黄思瑜

  [以8月12日的资金流向来看,房地产、非银金融、银行三个板块资金净流入较多,均在58亿元以上;而仅电子、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农林牧渔5个板块成资金净流出状态。]

  金融板块持续发力、沪指持续站上3000点关口,近期的A股市场暖意渐起。而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嗅觉灵敏的资金方早已更换“口味”,弃成长股买传统价值股,这其中不乏持股大户“国家队”。在业内看来,短期价值股确实占优势,但中长期则仍旧是成长股有空间。

  “目前市场确实有回暖的迹象。”但这也再度引发市场对行情持续性的讨论。有观点认为,高股息率股先企稳意味着目前处于阶段性底部,但也有极端观点认为,目前仅是短暂反弹,还是会跌下去。多数业内人士则是持观望的态度。

  资金换“口味”

  过去的一周,沪指持续站上3000点关口,尤其是8月12日表现不俗,以1.6%的涨幅冲高收至3050.67点,当日蓝筹股强劲发力让先行指标上证50指数攻克阔别一年的年线。而在行情偏暖之势中,资金方的持股风格早已有所变化,这其中“国家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银行、房地产板块在上周持续发力。8月12日,沪指先抑后扬,午后13:30之后惊现多波抢盘潮直至收盘,其中上周四普涨的金融股再次发力,房地产、银行、非银金融等板块表现不俗,分别收涨4.66%、2.57%、2.35%。

  有多方业内人士表示,房价上涨、业绩好是地产股上涨的支撑因素之一,银行股业绩好于预期则成为金融板块走强的基石,而深港通“好事将近”的消息则成为一大催化剂,整体而言,金融板块强劲上攻,为市场注入强劲的做多动力。

  在金融板块表现大好的同时,市场资金的风格也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近5个交易日的资金流向来看,申万一级行业28个板块的资金流向数据显示,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建筑装饰、采掘等7个板块呈资金净流入状态,前三个板块分别净流入资金94.99万元、76.54万元、47.14万元;而计算机、电子、有色金属等7个板块净流出资金在30万元以上,其中计算机板块净流出61.21万元。以8月12日的资金流向来看,房地产、非银金融、银行三个板块资金净流入较多,均在58亿元以上;而仅电子、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农林牧渔5个板块成资金净流出状态。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的不断披露,类似的资金动向在“国家队”持股方面也展露无遗。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部分银行股上有增持的记录,其中其对华夏银行(600015.SH)的持股由一季度的3.35%增持至二季度的3.62%,浦发银行(600000.SH)则是由一季度的2.6%持股增持至2.77%。

  但一向青睐新兴产业的另一只“国家队”代表——全国社保基金则在今年二季度持股风格发生较大变化,弃新兴行业个股买传统产业股票。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新进的行业主要有消费类、有色金属、化工等传统产业,而对计算机、通信等新兴产业的个股减持较多。

  这样的现象在机构持仓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据国金证券策略团队调查发现,8月5日至8月11日期间,主要管理类投资者偏好于焦煤、白酒、建筑建材、部分化工、农业等板块,而大多数品种本期遭遇减仓,减配较多的集中在计算机、半导体、航空、新材料等。

  国金策略团队在报告中称,“相对来讲,市场配置上处于迷茫的阶段,板块轮动过快,配置主线不明朗,‘偏消费类’板块与‘涨价类’板块仍受机构认可度相对较高,但存在获利盘的压力,‘煤炭、医药生物、白酒、部分化工涨价’偏好相对明显;主题上对‘G20、二胎、深港通、教育、国改’等有所偏好,对高估值PE纯主题的子板块大多选择回避。”

  反弹还是反转

  近期的A股市场暖意渐起,尤其是上周五深港通“好事将近”的信号释放,一度催化行情大涨,且资金风格转换偏向低估值高股息率个股,那么目前的A股市场是迎来阶段性反弹还是反转行情?

  “目前市场确实有回暖的迹象。”资深基金经理冯耀东认为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大幅回暖;二是经历了去年到今年的三次股灾,市场进入正常市场或者是震荡市;三是回暖不代表市场会高歌猛进,仍然还在一个大的箱体之内,只是从下轨慢慢回到中枢;四是8到9月份从深港通、养老金以及G20,市场本身有回暖的要求。

  其中,8月12日深港通的好消息可谓是一大催化剂。当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未将深港通写在战略规划进展中并非有意为之,“深港通是肯定要做且不用写的事情,越来越没消息表示消息越近。”此外,证监会新闻发布会12日透露,证监会成立了深港通专项工作小组,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深港通今年将择机开通。

  事实上,进入8月份以来,市场有关深港通的开通预期逐步升温。在冯耀东看来,短期价值股占优的主要原因可能跟深港通预期加强有较大的关系。

  “6月来,高股息的蓝筹价值股及业绩稳定的消费价值股表现优异,价值股的上涨有助于市场估值中枢的抬升,市场热点也在逐渐酝酿中。”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具备投资价值,处于阶段性底部,而2014年以来三次阶段性底部,都是高股息率股先企稳。

  但一位上海的资深券商人士认为,目前以反弹为主,三季度的反弹主要是因为二季度跌得太多了,但反弹的高度应该不会太高,“涨的话一个季度足够了,四季度可能还会跌下去”。

  “现有行情能持续一阵,但目前只能看到回到箱体上轨。”冯耀东认为,回暖行情的持续性后续还需要再做观察。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也在其微博中称,“跷跷板的市场,存量博弈,不过如想上3500点之上,涨蓝筹股才能行。今天动了一下,不知是否能持续,持续就有机会。”

  对于当前市场资金的偏好,广发基金资产配置小组认为,在结构分化的行情下,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投资标的为“资产荒”下追逐的高安全边际、高分红、高股息的类债券品种;此外,国企改革仍然具备一定的交易型机会。

  不过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市场主要偏向业绩为王、低估值高股息类个股,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还是看好成长股的投资空间。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