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4日19:29 一财网

  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续牌千呼万唤始出来。2016年8月12日,央行正式公布市场期待已久的首批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结果,结果显示首批27家无一例外,均获得了续牌资格,但是部分支付牌照业务被收缩。

  对于此次业务收缩,在业内人士看来,存在着多种信号,一是监管趋严的表现;二是支付行业发展趋势、业务格局转变的结果;三是未来市场存量牌照将逐步顺应市场需求,有可能数量减少的前期铺垫。

  在首批支付牌照续牌落地后,本月31日第二批1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的存续期到期日也接踵而至,第二批能否按时顺利续牌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缘何延迟78天?

  8月12日,距离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应有的续牌日已经整整迟到了78天。在这78天中,市场上包含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巨头均处于裸奔状态。

  缘何迟到了78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位顺利续牌的首批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6年是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元年,从政策出台来看,2016年4月,密集发布了一系列监管及自律政策。在这些政策之中,央行于2016年4月19日向支付机构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下称《评级办法》)成为此次未能按时续牌的最大“阻碍”。

  “央行在续牌时碰到很尴尬的问题,即续牌要等到根据《评级办法》打分、评级落实才能够发牌,如果评级尚未落实,就实施续牌动作,一旦某机构打分结果并不理想,央行就处于很被动的状态。”上述第三方机构高管人士对记者表示,打分评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监管层面的多个部门,包括支付结算司、央行条法司、央行科技司,最后归口至央行支付司,8月份能够顺利续牌,已经是打分速度比较快的体现了。

  此前,央行下发的《评级办法》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指标包含监管指标和自律管理指标两项。监管指标共包含6项,具体为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系统安全性、反洗钱措施、持续发展能力。自律管理指标则由支付清算协会制定。

  综合各项指标评分后,支付机构被分为5类11级,包括A(AAA、AA、A)、B(BBB、BB、B)、C(CCC、CC、C)、D和E类。其中,D类代表支付机构潜在风险较大,E类则代表着机构风险隐患严重。如果机构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连续多次评级为D类或E类,则监管部门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直至撤销牌照。

  从时间来看,该《评级办法》的下发时间为4月19日,而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到期时间为2016年5月26日,仅仅相距37天,想要在37天内完成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打分评级流程似乎并不可行,而评级结束并非是续牌的开始,从8月12日央行续牌落定后针对支付机构的业务调整可以看出,部分支付机构发生了业务“合并同类项”,此外部分机构还主动退出了某些业务市场,对于这些业务的调整也需要时日。

  由此,延迟续牌成为了当时的“必然”,

  针对续展延期,央行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一是调减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核准支付业务事实上处于停滞或出现严重萎缩的机构支付业务范围,净化市场环境;二是规范整合部分隶属同一集团或股权重合的支付机构业务范围,优化牌照资源,减量增质,促进市场进一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央行将以续展工作为契机,对机构是否继续具备支付业务经营资质、所从事支付业务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审查,审慎作出续展决定。”该负责人说。

  牌照减少在路上

  续展延期,业务整合,固定电话支付业务退出历史舞台,种种迹象都表明央行的监管“紧箍咒”正在不断收紧。

  记者梳理了《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下称“《续展决定》”)发现,共有2家机构被暂停了异地银行卡收单业务,分别为易宝支付有限公司(下称“易宝支付”)和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汇付天下”),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主动暂停了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天津五省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此前,易宝支付和汇付天下均在2014年初因为预授权违规事件,在当年4月受到央行处罚叫停发展新商户,并分别退出7个省份和15个省份的收单业务。

  此外,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和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则主动终止了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相关业务。

  业务整合和业务收缩显而易见,随后而来的究竟是不是牌照回收?

  “撤牌容易后续处置难。”一位第三方支付行业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央行还没有想好针对第三方支付牌照最好的退出机制,处置也并非简单撤销牌照。

  “以收单牌照为例,每一个拥有收单牌照的支付机构背后都绑定着几十万商户,一旦突然注销,这几十万商户的业务如何接续也是一个问题。”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市场上共有267家牌照,立马撤销也担心市场会出现反弹。

  市场的乐观预期似乎并没有得到央行的印证,在同日的答记者问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续牌并没有出现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不过在后续的第二批,第三批将会出现合并业务的情况,合并后预计会减少8、9家支付机构。

  目前距离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续展的日期仅仅剩下17天。央行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指出,再次确定不再设立新牌照,未来可预期支付牌照价格又将出现上涨行情。“目前市场上多数公司牌照没有意义,基本上都在做杠杆倒买倒卖。”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未来监管层将对牌照买卖市场进行规范,未来买卖牌照将不再是有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支付牌照业务整合尚存难度

  本报梳理《续展决定》发现,除业务收缩外,还存在大量的业务整合,其中共有6家支付机构发生了合并业务,分别是资和信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合并资和信网络支付有限公司支付业务;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通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易生支付有限公司合并上海华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支付业务;海南新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并浙江盛炬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支付业务;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并上海付费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上海杉德支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合并杉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

  通过合并行为,前者支付机构分别增加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中的一项或多项业务。

  “原本第三方支付牌照共有七张。”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李超对记者表示,7种支付业务分别为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预付卡受理、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所谓支付资质即拥有上述7张牌照中的任何一张即具有支付资质。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数字电子支付机构仅有2-3家,尚属于新兴市场,而对应的固定电话支付由于硬件设备以及用户消费习惯变迁等多种原因,未来或将退出历史舞台。此前,在上述7项支付业务之外,还曾经短暂存在过货币汇兑支付业务,但是由于涉及外汇等原因,如今已经逐步淡化取消了。

  从目前合并机构来看,均是业务重合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对此,下发两张牌照实属画蛇添足。此外,从合并业务来看,以银行卡收单为例,假设合并前A公司覆盖北京、天津、河北,而B公司覆盖上海、广州,合并之后并没有影响,但是合并之后覆盖范围有所减少将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随着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扫码支付的市场范围迅速扩容,而这也代表着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原本仅仅被金融机构分食的收单市场。支付牌照分类的边界正在被突破。

  但是,李超表示,支付细分业务合并也存在一定难度,监管层还无法整合。“支付有很多业务,互联网金融只是提取一部分属性,拼成新业务,新业务游走在很多业务的灰色地带。”李超表示,如果未来银行卡和微信结合,那么牌照应该如何规定?原来银行卡收单牌照是不是可以直接做所有移动支付业务,原来仅仅做移动支付的牌照是不是可以直接做pos机业务,都有待探讨。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