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3日03:17 金融时报

  7月份经济运行: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本报记者 陈兰君子

  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16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概括7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7月份国民经济形势可借用李克强总理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这能够比较好地概括7月份经济运行的特征。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变。”盛来运表示。

  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盛来运说,7月份,受国内部分地区遭遇较重洪涝灾害和高温酷暑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物价形势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力推进,新兴动力继续累积,国民经济形缓势稳,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具体来看,工业生产基本稳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第三产业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旺销;进口下降,出口小幅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环比增长0.52%,比上月加快0.02个百分点。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降幅收窄,环比上涨0.2%,释放出积极信号。不过,不少指标的增速也出现波动。例如,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马车”再次减速——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1694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1至6月回落0.9个百分点。此外,房地产开发投资、消费以及进口增速都出现了小幅下滑。

  尽管如此,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盛来运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释放增长潜力,着力培育新兴动能,促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

  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服务业增速继续快于工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更趋明显。尤其是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和优化,目前服务业投资已经成为促进投资增长的第一大推动力,在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工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在加快。盛来运介绍说,7月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长12.2%,比上个月加快0.6个百分点,说明工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在加快推进。

  投资增速虽然回落,但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高耗能投资在下降,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加快——1至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2%,比1至6月加快了1.1个百分点。

  此外,“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推进,效果继续显现。从去产能角度来看,1至7月原煤生产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至6月扩大0.4个百分点;粗钢产量下降0.5%。从去库存角度来看,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5个月下降,累计减少2549万平方米。从降成本角度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继续下降。从降杠杆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月份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另外,“短板”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投资都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孕育成长

  从7月份的指标数据来看,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这些领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产业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数据显示,7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7%,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0.6个和1.9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个和4.7个百分点。从服务业来看,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1至6月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

  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在加快,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电子产品尤其是信息化的电子产品、环保产品、航空航天产品、机器人等新产品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互联网+”加快推进,传统领域和新兴产业加快融合,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加大新动能的培育,推动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现在中国传统产业经过这一轮调整以后逐渐趋于稳定,新动能正在加快孕育。”盛来运总结说。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