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2日02:47 证券日报

  钢铁业去产能初见成效 上半年业绩喜人

  业内人士认为,钢企盈利好转可视为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的效果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集中披露,今年上半年,上市钢企盈利实现逆势上扬。《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截至8月11日,34家钢铁上市公司中,已有5家钢企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4家钢企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另有17家钢企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喜企业达到11家。

  具体来看,17家公司公告中,马钢股份预盈约为4.5亿元,而在上一年度该企业巨亏48.04亿元;酒钢宏兴预盈2.27亿元,而在上一年该企业巨亏69.6亿元;此外,三钢闽光杭钢股份也分别预盈3.71亿元和3.4亿元,而这两家钢企在2015年分别亏损9.16亿元和10亿元。

  卓创资讯钢铁分析师邢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钢铁市场回暖是上市钢企利润大幅扭转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半年钢铁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生产企业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

  业内人士认为,自国家提出去产能以来,钢企自身在压缩产能、调结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而钢价上涨、钢企盈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的效果。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已有包括河北、山西等20个省份公布了钢铁行业去产能计划。根据各省去产能的规划,钢铁大省中,河北预计五年压减1亿吨产能,江苏、山东计划压减产能均在1500万吨以上,重庆、天津、宝钢压减产能在800万吨至900万吨,其余大部分省份压减产能均在300万吨至500万吨。

  民生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认为,各地去产能进展依然参差不齐。根据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内容,截至7月底,钢铁行业去产能仅完成全年任务的47%,总体进度不理想,并且地区之间进展也不平衡。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全球“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

负利率政策还将通过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释放出来,“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在逆全球化趋势及负利率政策预期影响下,各国竞争性货币政策会卷土重来,全球资产价格的波动会因此变得更加动荡。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