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1日02:10 上海证券报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熟读历史,对于投资者是有莫大帮助的。A股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的各种类型事件,其实在海外成熟市场都曾发生过,因此熟读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住A股市场未来的投资趋势。根据历史经验和教训,笔者判断,A股市场从现在开始步入以蓝筹股价值投资为主的成熟市场初期。

  我们以港股市场的发展历史作为借鉴,历史上,港股市场曾经也是以庄股投资为主,庄股在港股市场被称作为“老千股”,内地庄股就曾拜“老千股”为师,例如,某家港股壳公司被举牌收购,并被注入内地资产,此时该股极有可能走出时间跨度较长的25度向上倾斜的K线组合图形,这就是标准的“千股”图形。港股历史比A股悠久,因此“老千股”历史也远比庄股悠久,在蓝筹股成为港股市场主流之前,“老千股”投资曾是港股主线,那么“老千股”又是如何获利的呢?

  “老千股”一般不会在财务报表上作假,而是利用港股市场宽松的发行、融资制度派发筹码。其赚钱的方式在于,通过不断拆股、合股,结合二级市场操控,待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后,再通过溢价购买大股东资产,将摊薄的股权重新收到大股东麾下。也就是说,中间的数次配股融得的资金全部流入大股东腰包,此时大股东往往是庄家们的利益共同体,散户则沦为韭菜。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港股市场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A股市场,蓝筹股基本不受投资者青睐,“老千股”即庄股是投资者追逐的主流。直至九龙仓举牌事件发生之后,港股市场才逐步树立起蓝筹股的投资地位。九龙仓举牌事件中,李嘉诚引入包玉刚,随后九龙仓还发生了要约收购举牌,李嘉诚认为九龙仓潜在价值50港元/股,因此以15元/股举牌买入九龙仓,但当时李嘉诚并没有能力再举牌进行要约收购,引入包玉刚实在是多赢之举。虽然李嘉诚以30港元/股将所持九龙仓股票卖给了包玉刚,但同时也溢价从包玉刚手中买入了和记黄埔股票,因此两者其实是换股。包玉刚当时有“弃船上岸”的转型规划,随着出售资产不断筹集资金,最终包玉刚为了获得50%以上的控股权,发起了一次要约收购。要约收购期间,九龙仓股价最高曾达到120港元/股,但最终九龙仓股价仍然回落至50港元/股之下长期徘徊。

  查阅港股历史,九龙仓、和记黄埔事件是蓝筹股时代来临的标志性事件,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的红筹股和H股上市浪潮进一步夯实了蓝筹股的基础。我们再来看自去年以来层出不穷的A股举牌事件,其中既有万科这样的蓝筹股,也有欣泰电气这样的问题股,投资者该如何取舍就一目了然了。蓝筹股是具备潜在资产价值的,就像万科的潜在价值就隐藏在存货中,随着蓝筹股地位崛起和散户投资经验积累,A股市场迈向成熟可以期待。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全球“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

负利率政策还将通过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释放出来,“放水竞赛”已成囚徒困境。在逆全球化趋势及负利率政策预期影响下,各国竞争性货币政策会卷土重来,全球资产价格的波动会因此变得更加动荡。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