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9日04:01 时代周报

  警惕地方版CDS成落后产能“保护伞”

  杨国英

  在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的局面下,地方版CDS(信用违约互换)渐行渐近—为了给煤炭企业融资增信,山西省准备推出CDS,组建省级信用增进投资公司,目前方案已上报山西省政府审批。

  中国金融市场成熟度不高,第一次知道对CDS(信用违约互换)、CDO(担保债务凭证),大都是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时。就在那一年,CDS和CDO等金融衍生品打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潘多拉魔盒,虽时隔多年,回头看时依然心有余悸。

  CDS有其合理性。从理论上讲,在企业债券发行中引入CDS,可以相对降低企业债券的发行门槛和融资成本,且对于债券申购者而言,也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可相对有效地对冲债券申购的风险,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和申购两方,可谓貌似双赢。

  中国的CDS,始于2009年9月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信用增进”)的成立,这是我国首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其发起股东单位以央企为主。截止今年3月底,累计提供增信服务所涉及金融近2000亿元,但主要服务对象并非预期中的“中小企业”,而是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成立近七年来,中债信用增进涉及企业仅368家,平均每个企业所涉及的增信服务金额约为5.2亿元,如此规模,怎么可能惠及中小企业,又怎么可能以民营企业为主?较为规范的中央版CDS尚且如此,地方版CDS之效更令人担忧。

  此次山西版推出CDS,主要诉求相当明确,就是“为了给省内的煤炭企业融资增信”。为化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地方国资主导产业的破产倒闭,这个办法有一定合理性,却与去产能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前提明确相违,说得更明白一点,山西版CDS极有可能成为变相保护煤炭等落后产能的一把伞。更何况,山西版CDS的拟发起股东单位,本身就是以山西省属国资企业为主、部分全国性金融机构为辅,这样的运营模式,市场色彩明显缺乏。

  CDS作为债券发行的金融风险对冲工具,其政策诉求的本位,应该主要针对信用度不够、但又具有创新潜力的中小企业,不应该是大型企业,更不该集中于可能产生系统风险的传统领域。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那时美国将CDS的政策诉求过于侧重房地产领域,主要用于“两房”(房地美、房利美)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而房地产领域本身又极具周期性,极容易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也正因为此,CDS等金融衍生品的大规模运用,不仅没有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反而大范围扩散了金融风险,事与愿违。

  在我国金融改革加速深化的大环境下,CDS等衍生品作为金融风险对冲工具,逐渐扩大规模显然不可逆转,但是,在政策初衷存在错位、监管细则存在缺位的情况下,地方版CDS的推出,有必要来得更晚一些。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是不是垄断关键要看法律规定

只要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不准进入,一家公司不管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最终总会有新的进入者。如,阿里在做电商,但不仅阿里一家,京东也在做,其他的一些专业类电商网站如一号店也在发展。

股指期货松绑或将利好股市

至于对于股指期货松绑的必要性,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市场投资者结构改善都有重要作用,对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也有着不可缺失作用,所以下一步对股指期货的松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中国想发展企业家就不能总套利

过去30多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靠套利来赚钱,中国的经济也是靠企业家的套利发展的。人类从古到今都有这个精神的。所以中国下一步的关键是企业家能不能从套利行为转向真正的创新。

把去库存希望放农民身上不现实

房地产商其实都急于将房地产降价卖出,如果现在中央政府允许降价,那么降价就有可能实现。把希望过多的寄托到进城的农民身上是不现实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强的购买力购买多余的住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