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8日22:52 中国经济周刊

  国际金融市场反常滞胀迹象重现

  文章导读: 中国应当怎么办?我认为,不管国际市场、全球经济未来存在多少不确定,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最坏情况发生的准备。未来的中国经济政策应当更多地倾斜于国内经济稳定。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1期)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钮文新

  美元贬值,黄金暴涨,而油价暴跌;发达国家疯狂铸币,债券市场几无收益,而股市也快挺不住了。与此同时,其他大宗农产品价格也有跃跃欲试之感,棉花期货价格前一段暴涨,这一段又开始暴跌,而菜油价格接续棉花启动上涨走势。

  这些“反常现象”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可能预示着国际金融市场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灾难——滞胀。同时,也预示着更为重要的一种可能性——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以美元为核心、以自由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解体的边缘。

  判定是否会发生“滞胀”的主要依据是:QE+负利率+金融资产荒。大规模QE放出了那么多货币,而负利率导致债券资产收益过低,屡创新高的股价风险远远大过收益,那钱该去哪儿?如果它们冲进商品市场,那“滞胀”立即发生。问题是,“热钱”可不可能冲进商品市场?很明显,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在各国都需要大量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并试图以此实现“再工业化”的时候,大量“热钱”冲进商品市场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这就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矛盾:“热钱”不愿意从事实业投资,希望能有可供炒作的金融商品;政府希望能有更多的实业资本,不希望“热钱”进入商品领域恶炒。于是,所有金融市场都将在这样的僵持过程中不断演变,什么都可能发生。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先生最近发表文章论述了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他认为,有五种因素——地缘政治、气候环境、技术、非传统货币政策和创造性破坏决定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不过我认为,这些事件不会单独、孤立地影响世界,而是在综合、博弈、选择的过程中对世界构成影响。这当中充满隐蔽性、模糊性,而且没有经验可谈,从而使我们的认知无法企及,所以“不确定”变成了时髦。但是,我们不能停留于此,必须找到基本规律,以从基本规律,并以逻辑推演的方式去认识和感知未来,否则我们将陷入“宿命论”的困惑。对经济管理者而言,要更加相信逻辑正确性。

  回到另一个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以美元为核心、以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会不会解体?种种迹象表明,这件事情正在进行时。历史上保持了30多年的美元指数与石油价格的“负相关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黄金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在于:美元稍有贬值变化,黄金涨幅巨大;但美元升值过程中,黄金下跌却十分有序而轻微。

  更重要的迹象是:深知美元霸权重要性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居然不断主张世界回到金本位。与此同时,大量国际金融巨头放弃了黄金空头言论,转而唱多。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迹象:美、中、俄、欧在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上的博弈已经十分清晰。而美国大量军力移向亚洲,这样的较量最终在国际货币体系上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中国应当怎么办?我认为,不管国际市场、全球经济未来存在多少不确定,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最坏情况发生的准备。未来的中国经济政策应当更多地倾斜于国内经济稳定。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是不是垄断关键要看法律规定

只要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不准进入,一家公司不管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最终总会有新的进入者。如,阿里在做电商,但不仅阿里一家,京东也在做,其他的一些专业类电商网站如一号店也在发展。

股指期货松绑或将利好股市

至于对于股指期货松绑的必要性,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市场投资者结构改善都有重要作用,对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也有着不可缺失作用,所以下一步对股指期货的松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中国想发展企业家就不能总套利

过去30多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靠套利来赚钱,中国的经济也是靠企业家的套利发展的。人类从古到今都有这个精神的。所以中国下一步的关键是企业家能不能从套利行为转向真正的创新。

把去库存希望放农民身上不现实

房地产商其实都急于将房地产降价卖出,如果现在中央政府允许降价,那么降价就有可能实现。把希望过多的寄托到进城的农民身上是不现实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强的购买力购买多余的住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