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0日02:2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谢宏辰

  借锂电池热炒的东风,当升科技(300073,收盘价73.80元)今年二季度(4月1日~6月30日)股价区间涨幅达到了101.32%,成功翻番,区间振幅更是高达131.29%。

  面对如此犀利的股价走势,或许一些中小投资者们还在纳闷:究竟是谁在买?基金二季报透露了部分答案。

   上投摩根持有逾800万股

   7月19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投摩根基金)旗下的多款证券投资基金披露了二季度报告。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上投摩根基金在第二季度的主要投资标的之一便是当升科技。

  截至6月30日,上投摩根整合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当升科技84万股,公允价值为5624万元;上投摩根智慧互联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211.9万股股票,公允价值为1.42亿元;上投摩根新兴服务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11.1万股股票,公允价值为743万元;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248.9万股股票,公允价值为1.67亿元;上投摩根智选30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40.6万股股票,公允价值为2718万元;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181.6万股股票,公允价值为1.22亿元;上投摩根中小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公司49.3万股股票,公允价值为3303万元。

  从以上7只基金公布的二季度报告来看,截至报告期末,7只基金产品合计持有当升科技827.4万股,公允价值达5.5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升科技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并没有上投摩根基金的踪影。同时,公司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数量为155万股。因此不难看出,上投摩根基金至少有3只产品在第二季度进行了增持。

  那么,上投摩根基金究竟是何方圣神?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登陆其官方网站查询到: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于2004年5月,总部位于上海,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国际信托出资占比51%,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产管理出资占比49%。上海国际信托的控股方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摩根资产管理则隶属于摩根大通集团。

   二季度迎25家机构调研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升科技二季度获得市场资金青睐的同时,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公司的业绩也在二季度实现大幅增长。

  7月12日,公司披露的2016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600万~3800万元,同比上涨3660.97%~3869.91%。对此,公司表示,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正极材料需求的持续扩大,公司车用动力多元材料实现满负荷生产,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60%,销量同比增长约46%,其中多元材料销量同比增长约150%,毛利大幅上升。

  另外,第二季度公司迎来了25家机构的调研。

  4月29日,永丰金证券、统一证券、申万宏源、鸿道投资、中银三星人寿、工银瑞信国金证券、中融国际、博时基金、清和泉资本、通晟资产、千合资本、银华基金和泰达宏利14家机构联合调研了公司。

  5月3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电池中国网、安信证券、高毅资产对公司进行了调研。5月23日,美国资本集团对公司进行调研。

  6月20日,公司再次迎来多家机构的联合调研,泰达宏利、太平洋证券、光大金控、西南证券、中信建投和映淑投资6家机构参与了此次调研。

  从调研内容看,公司的主要产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供给与需求、价格、市场份额及研发前景等问题成为众多机构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骆珊珊 SF176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