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9日23:36 华夏时报

  东北特钢50亿债券违约:谁提请暂停辽宁省融资?国开行“不是我”

  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东北特钢发行的信用债出现“连环爆”,本报记者统计其违约总额已超过50亿,地方大国企债务风险由此撕开冰山一角。

  东北特钢实际控制人为辽宁省国资委,总计共持有68.81%的股权。而企业信用债市场的交易主体为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如今这堆烂债还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金融机构踏上了向国企以及地方政府追债之路。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开行提请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并倡议所有金融该机构全面停止购买辽宁省政府及辽宁地区债券。

  7月19日,国开行发布澄清声明称该报道不实,并称东北特钢多只债券违约后,国开行作为主承销商之一,与其他主承销商一道,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有关要求,通过债券持有人会议等合规渠道,收集和整理债券持有人相关提案,及时反馈发行人并上报主管部门。国开行作为中介机构,本身不具备提起议案的职能和权利。

  本报记者获悉,上述提请仅出现在一份投资者提请的草案当中,即《2015年第一、二、三期短期融资第三次持有人会议议案》如此表述:根据与投资人最新沟通情况,现提出第三次持有人会议议案如下,一、关于要求交易商协会全面暂停辽宁省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并对东北特钢公开谴责的议案;二、关于提请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并倡议所有金融该机构全面停止购买辽宁省政府及辽宁地区债券。

  目前上述报道已被删除,不过东北特钢债务泥淖的冲击波刚刚开始,如何防止大企业债务风险蔓延成为当下关键。

  大国企一直是金融机构座上宾,华南某城商行风控人员认为,相对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信用债、信托等融资都倾向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实际上有政府兜底的隐形背书。”

  然而时过境迁,在过剩产业包括钢铁、煤炭、水泥等名单中,很多巨头公司都是国企,过去支撑起地方政府的经济,而今这些企业面临产品低价、过剩以及高负债率,当地政府在去产能以及负债坚守上陷入两难。

  招商证券研究员孙彬彬在最新报告中称,产能去化成本较高限制了企业实质去产能意愿,地方政府实际去产能积极性偏低,各方面综合因素导致钢铁行业实际去产能、去产量难度较高。

  过剩产能去化方面,地方政府都不愿当地大国企最先倒下,企业也幻想坚持到最后成为幸存者,在这过程当中各种融资手段上场,一些企业硬撑、死撑直至撑不下去。

  东北特钢最近违约事件为,本应于 7月11日兑付本息的“2013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因资金流极度紧张构成实质性违约。这只“13东特钢PPN001”本期应偿付本息金额为3.21亿元。

  今年上半年,东北特钢陆续违约的债券分别为“15东特钢CP001”涉资8亿元、“15东特钢SCP001”发行总额10亿元、“13东特钢MTN2”涉资 8亿元、“15东特钢CP002”规模7亿元、“13东特钢MTN1”发行总额14亿元。该公司今年已现六只债券违约,总计金额50.2亿元。

  东北特钢因此命运多舛,今年3月公司董事长杨华在其居所上吊死亡。此外,公司持有的抚顺特钢5.02亿股已经全部被冻结。目前,公司仍没有发布2015年年报,根据此前发债时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其总负债近445亿。

  企业债务风险蔓延,银行不良率节节攀升,债市违约不断。2016上半年,债券违约总规模超过200亿元,为去年全年的两倍。今年下半年债市迎来兑付高峰期,共有2.72万亿元到期规模。

  东北特钢信用债兑付违约,其信用因违约丧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大国企债券的刚性兑付神话,已经由此而打破。未来随着去产能和经济结构优化转型,传统大企业的债务风险将会进一步暴露。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