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9日01:52 证券日报

  央企重组是供给侧改革核心内容

  ■张志伟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去产能”。“去产能”主要是指对产能落后,甚至是处在僵尸状态的企业通过减员增效、清产核资、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手段进行改革。

  央企重组无疑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因为,一是央企非世外桃源,同样存在着产能过剩、死气沉沉、甚至僵尸待除的情况,而且央企由于人员众多,改革牵扯到的方方面面亦复杂,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的难度更大,是供给侧改革中的不折不扣的硬骨头;二是央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其改革路径的成功对地方国企改革、对地方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示范效应。

  上一周,国资委连续公布两起央企重组,7月11日,中国国旅整体并入港中旅,成为其全资子公司;7月15日,中纺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一周内公布两起前所未有,并承诺年内央企降至百家,央企重组步伐明显加快,信号强烈。

  从最近公布的央企重组、央企改革试点的名单看,也不难找到重组改革的路径。一是防止同业恶性竞争,中国国旅并入港中旅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改革的路径并不令人感到陌生,从两年前国资委公布的第一批四项改革试点的五组10家名单看,这种类型占主流,譬如,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等;二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职能不断得到强化,上周公布了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7家企业进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而两年前的央企“四项改革”中只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开展了此类试点;三是企业主动性增强,据业内有关专家称,第二批改革试点企业名单,并非由国资委圈定,而是由企业自己主动报名,企业自己提出改革方案。

  在我国市场经济已步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增强其竞争力,刻不容缓。从最近央企重组进展看,可谓“火力全开”。

  新上任不久的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谈起央企的毛病,也是毫不留情面,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最让公众诟病的是央企庞大的管理层级,大部分都有四五级,甚至有十几级管理层的。单就复杂的管理体制而言,央企无疑就是长了一身赘肉的笨熊。

  浑身都是膘的笨熊自然转身都困难,谈参与市场竞争就更是不易了,需要改革,通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履行出资人的对企业管理,是打破固有结构、职能精简的重要方法。

  央企重组的步伐、路径必将影响到供给侧改革的成效。最近央企改革的速度、改革的路径、方法无疑应被国有企业总结并加以借鉴。国有企业快速、有效地推进改革,无论是对供给侧改革,还是对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都是事半功倍的。当然,推动改革也不全都是政府的事,那些习惯看看再说的国企,也应该学学第二批改革试点的央企,积极主动。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的五大体制成本

我们考虑成本,不单单要考虑生产成本,不单单是狭义的完备市场体制下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转型期国家伴随的体制成本,运行的制度成本,这个成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投资独撑经济大局稳中有忧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稳增长主力。而民间投资能否摆脱持续下行困境而有所起色,关键要看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期。

急病旅客为何地面求医难?

备受舆论关注的旅客机上突发急病事件,或许更多折射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终日忧虑的看病难延续到了自己的远距离出行,即便是选择了最贵的民航,哪怕坐在头等舱里,也不能放心,更无法像在家里拨打急救电话自己掌握生命。

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大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的精神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失速和硬着陆的风险较校但是不可否认,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供给侧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