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9日06:50 第一财经日报

  谁能赢得 这场战争

  张歆晨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作为参股股东的华润,和作为上市公司的万科,曾经各自具有标杆意义:前者被视作“最美大股东”,后者被称为“最佳好公司”。两个优等生之间的矛盾,爆发得如此突然却又如此必然,令人扼腕。

  说到底,维系华润与万科之间的纽带还是利益。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是华润作出抉择的根本动因。

  过去的15年中,万科与大股东华润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虽然华润在万科身上的投资至少获得超过200亿的股份溢价,以及数十亿的股利收益,但却很少看到华润主动秀恩爱。相反,万科管理层屡屡示好盛赞华润给予公司经营的巨大支持(尤其在提供融资方面)以及给予管理层的灵活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外界有关华润试图整合万科的诉求并非空穴来风,多年夙愿未能成功难免遗憾,加上宝能入侵、深铁抢戏使其在万科股东里的头把交椅都坐不稳当,而管理层又习惯性地不那么重视这个做了十五年的“婆婆”,华润内心积郁终于形成火山喷发之势。

  在万科阻击宝能的这场战役中,华润的倒戈无疑是万科遭遇到的最沉重打击:一是击退宝能的计划可能由此落空;二是这段良好关系就此被割断;三是对手从原先的一个变成了两大劲敌。虽然眼下关于华润与宝能之间是否存在一致行动人、双方是否早有勾连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在事情尚未坐实之前,万科想要从此役中大获全胜已变得十分艰难。

  华润一方也很可能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较早前的消息显示,无论宝能还是深地铁都承诺未来会将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交还华润,但随着事情的不断演进,这些承诺最后能否继续兑现目前已无从得知,而经历了残酷撕扯之后华润即便拿回这把交椅,终归已不那么光彩。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的五大体制成本

我们考虑成本,不单单要考虑生产成本,不单单是狭义的完备市场体制下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转型期国家伴随的体制成本,运行的制度成本,这个成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投资独撑经济大局稳中有忧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稳增长主力。而民间投资能否摆脱持续下行困境而有所起色,关键要看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期。

急病旅客为何地面求医难?

备受舆论关注的旅客机上突发急病事件,或许更多折射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终日忧虑的看病难延续到了自己的远距离出行,即便是选择了最贵的民航,哪怕坐在头等舱里,也不能放心,更无法像在家里拨打急救电话自己掌握生命。

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大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的精神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失速和硬着陆的风险较校但是不可否认,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供给侧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