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9日04:35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秋实 发自上海

  开业首个完整会计年度就盈利的渤海人寿,其短视化的激进发展策略弊端,在保监会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的催化下,加速显现。

  受到3月份保监会宣布叫停保单存续期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影响,渤海人寿新增保费收入断崖式下跌。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一季度保费原保费收入57.4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113.88亿后,渤海人寿的新增保费,在4月、5月已基本消失。数据显示,渤海人寿3月份和2月份,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分别为58.7亿元与49.11亿元,到4月份、5月份分别只有为137.44万元、744.53万元;原保费收入也全面停滞,今年前三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达57.4亿元,而4月份原保费出现负增长,5月份为24.64万元。

  对于保费收入环比大幅度下滑,渤海人寿在向时代周报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表示,渤海人寿正在积极进行业务类型、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大力拓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7月18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渤海人寿客服,客服回应称目前其官网销售的所有产品,均处于停售状态,至于银保渠道购买,目前渤海人寿只有在天津地区开展此业务。

  截至目前,渤海人寿注册资本58亿元,第一大股东为海航资本控股的渤海金控(000415 SZ),持股20%。今年1月14日,渤海金控公告披露,经渤海人寿各股东方协商,拟增加渤海人寿注册资本至200亿元,总股本增加至200亿股。对于增资情况,渤海人寿品牌部人士郑荔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股东增资和股权收购是股东层面的事情,并不了解,以渤海金控公开信息披露为准。

  近半年多来,渤海人寿董监高人事调动频繁,董事会成员除独董外的5名董事中,4人来自海航系,监事会与高管层人士也多有着海航系的工作背景。

  新增保费停滞

  依靠短期万能险的激进策略,渤海人寿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在2015年实现了首年即盈利的成果。2015年6月29日,渤海人寿实收保费规模首次突破亿元。

  2015年,渤海人寿凭借成立首年即盈利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15年渤海人寿利润总额4732.18万元。渤海人寿官网显示,其主要的万能保险产品有5个,包括福禄永益A款年金保险(万能型)、福禄永益B款年金保险(万能型)、福禄永富B款年金保险(万能型)、附加安康稳盈两全保险(万能型)以及团体年金保险(万能型)。不过,目前渤海人寿官网上的所有产品,已全部停售。至于何时恢复,渤海人寿电话客服人员称,并无时间表。

  今年3月份,保监会发布了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新规,对5年期以内的产品作出了相应规定,规定称,险企的业务规模应与投入资本相挂钩。按照新规,1亿元的资本金投入只能撬动2亿元的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规模,而一些发展时间较短的险企因为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原因,对能够迅速扩大规模的中短期业务存有明显依赖性,开拓市场的需求则迫使保险公司考虑增资。

  受到3月份新规的影响,保单存续期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被叫停,渤海人寿新增保费收入断崖式下跌。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1-5月原保费收入为574045.47万元,比1-3月的574044.84万元仅增加了0.63万元;1-5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139756.72万元,也仅比1-3月的1138874.75万元多出了881.97万元。

  渤海人寿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2016年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70.68%,较2015年四季度末的1150.03%大幅下滑。偿付能力跟险种有关。主推万能险等投资型险种的保险公司,对其偿付能力要求会更高。

  随之而来的,现金流问题预期为负数也备受市场关注, 2016年一季度,渤海人寿净现金流为1.75 亿元,处于正常水平。渤海人寿公告中提到,在基本情景、 压力情景下预计净现金流为负值,而自测情景下下一季度净现金流为-19.36亿元。无法再销售中短期存续产品,并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公司退保压力增加, 导致未来季度公司新业务现金流入无法弥补退保支出。

  为应对未来的退保压力,渤海人寿表示分阶段估计未来退保金额,准备充足现金及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公司面临的退保。为进一步增强公司实力, 抵御流动性风险,公司一季度进行了增资,且资本金已到公司账户。

  针对新规后两个月新增保费大幅下滑, 渤海人寿在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书面回复中还提到,渤海人寿开展中短存续期业务的同时,还将大力拓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实现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兼顾、长短期产品合理搭配的业务结构。

  海航系加紧掌控

  资料显示,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在天津自贸区内注册成立的专业寿险公司。渤海人寿主要股东由渤海租赁(后改名为“渤海金控”)、天保控股等企业构成。

  2015年10月26日,注册资本增至58亿元,而到了2016年1月14日,渤海金控公告披露,拟增加渤海人寿注册资本至200亿元,总股本增加至200亿股。200亿元的增资规模足以媲美国内大型保险龙头企业,如中国人寿注册资本282亿元、中国平安人寿注册资本338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渤海人寿共12家股东,第一大股东渤海金控持股比例为20%,另外4家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天津天保控股、宁波君安物产、江苏凌云置业、莱福资本,分别持股18.97%、16.85%、11.14%、5.22%。其余如广州泽达棉纺、广州利迪经贸、百泽实业、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分别持股4.98%、4.91%、4.86%、4.79%;另外国瑞兴业、锦宸集团、中佰龙置业持股均为2.76%。

  有消息称,渤海金控正在向其余股东如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商4.79%。若收购完成,渤海金控持股比例将增加至24.79%。而海航系与渤海金控对渤海人寿的掌控还表现在近半年来的人事调动。

  截至目前,渤海人寿董事会成员为郭建、谭向东、汤亮、崔轶隽、闻安民及独立董事陈立进,除独立董事外5位董事中4人来自海航系。 董事长郭建为海航资本总裁助理,闻安民为新光海航人寿保 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新董事会成员谭向东,现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集团财务体系、国际事务、国际采购管理工作,以及海航资本、海航物流管理工作。汤亮为渤海金控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董事。崔轶隽则为现任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

  而在监事会的人事调动中,根据2015年12月3日召开的渤海人寿2015年第七次股东大会决议,改选陈皓、柯德君及鲁艳萍为新任监事,截至3月31日,新任监事任职资格尚未批复。目前,渤海人寿现任的监事会成员,高明恒、朱洪峰均来自海航系,陈皓曾任海航集团保险项目组筹备组财务负责人、新光海航人寿财务总监,现任海航资本集团计划财务部总经理。

  另外,高管团队中多人来自海航系子公司新光海航及扬子江保险经纪,渤海人寿三位副总经理汪军、谢志军、马昕曾分别是新光海航人寿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新光海航人寿业务支援部副总经理。

  针对渤海金控将增持渤海人寿的消息,渤海人寿在向时代周报记者的书面回复中提到,该方面消息请以渤海金控公开信息披露为准。另外对于200亿元增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后续仍将依据各项法规和公司制度,结合公司治理要求和监管任职程序合法依规推进相关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渤海人寿人事频繁调动,相信海航系也是有自己的战略意图,200亿元的增资计划是可以为其后续的经营压力带来利好,即便后期出现的现金流预期为负数的问题,只要增资到位,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