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9日01:52 证券日报

  年内第九次变相降准落地

  央行昨进行2270亿元MLF操作

  ■本报记者 闫立良

  7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官方微博获悉,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7月下旬MLF到期2185亿元,央行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270亿元,其中3个月530亿元、6个月1345亿元、1年期395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3.0%。这是今年央行第九次开展MLF操作,也是7月份进行的第二次操作。这种释放中期流动性的方式被称为变相降准。

  7月13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对13家金融机构开展259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其中3月期MLF为1010亿元,6月期MLF为1015亿元、1年期MLF为565亿元,利率分别为2.75%、2.85%和3.00%,均与上期持平,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成为央行近期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春节后,央行将周二、周四进行的逆回购操作改为每个工作日都进行,缓解了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的需求。另有市场消息称,央行从6月份开始,部分银行可于每周五上报MLF需求。市场认为,7月份的这两次MLF操作即是周五询量的结果。

  7月1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持平于1.9960%。在跨过年中时点之后,Shibor隔夜利率曾出现小幅反弹,这一般被看作是市场流动性短暂趋紧的信号。在央行及时开展MLF操作之后,Shibor隔夜利率往往会呈回落走势。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的五大体制成本

我们考虑成本,不单单要考虑生产成本,不单单是狭义的完备市场体制下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转型期国家伴随的体制成本,运行的制度成本,这个成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投资独撑经济大局稳中有忧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稳增长主力。而民间投资能否摆脱持续下行困境而有所起色,关键要看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期。

急病旅客为何地面求医难?

备受舆论关注的旅客机上突发急病事件,或许更多折射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终日忧虑的看病难延续到了自己的远距离出行,即便是选择了最贵的民航,哪怕坐在头等舱里,也不能放心,更无法像在家里拨打急救电话自己掌握生命。

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大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的精神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失速和硬着陆的风险较校但是不可否认,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供给侧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