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01:01 经济参考报

  煤化工遭遇低油价严环保双重夹击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简称报告)指出,未来煤化工用煤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约为1.5亿吨油当量。这为在低油价与严环保政策双重夹击下艰难挣扎的煤化工行业带来一丝曙光。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煤化工行业的前景就一定光明。

  事实上,报告的结论是在煤炭消费整体走低的背景下,横向对比而来。

  报告分析认为,在严格控煤政策下,中国煤炭消费将提前进入下降趋势,将从目前的19.3亿吨油当量,逐步下降到2050年的13亿吨油当量,年均负增长1%;而考虑到能源效率的提升、经济增速下滑、环保政策等多重影响,煤电、钢铁、建材等传统用煤领域消费水平均已达到峰值,未来将走下坡路。

  从煤化工行业自身的情况来看,不得不承认,其当前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困境中。

  首先,来自油价下行的打击仍在持续,且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缓解的迹象。

  数据显示,2015年,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跌破每桶40美元和35美元;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每桶53.6美元,同比下跌46.1%。这给煤化工产品销售带来严峻挑战。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秘书长唐淑云认为,2016年,原油供应过剩的态势很可能持续到四季度,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将低于2015年,预计到2018-2019年,布伦特均价才有望回升至每桶60-80美元。

  “自2016年起,煤化工产业煤炭消费量的增量主要在现代煤化工领域。” 唐淑云说。而据煤化工领域多位专家预测,若油价低于每桶50美元,所有现代煤化工产品基本都不具备竞争力,油价在每桶60-70美元时,煤制乙二醇才有竞争力,煤制烯烃也可以盈利;煤制油行业当前不只面临低油价的冲击,还有高额的油品消费税,日子更加难过。

  “现在影响最大的,一个是低油价,一个是消费税,现在柴油好点一吨可以卖到4000多元,消费税就2400元,这一项就占到产品价格的一半以上。”陕西未来化工能源有限公司综合部副部长王斌向介绍说。

  与此同时,作为高耗水行业,煤化工多年来一直对环保政策非常敏感。未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煤化工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也将日益增加,如将开征的环境税、碳税和水资源费等,均将严重影响煤化工项目的竞争力。

  “煤化工项目的产品路线不同,经济性也不同,总体来看,即使目前煤价较低,煤化工产品的经济性也普遍低于石化产品。”唐淑云说。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现实,赋予发展煤制油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国内外油气市场的需求增速已明显减缓。

  从煤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看,唐淑云认为,在煤制气领域不宜过多投资,重点应保障现有示范项目稳定运营,新项目一定要审慎建设;在煤制油领域,虽然技术、工艺、设备等已不存在较大问题,但鉴于“十三五”期间国际油价很难快速回升的预期,煤制油产业投资也应慎重决策;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等化学品领域,为改变我国在相关领域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可根据市场需求稳步发展,但是要注意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线。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的五大体制成本

我们考虑成本,不单单要考虑生产成本,不单单是狭义的完备市场体制下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转型期国家伴随的体制成本,运行的制度成本,这个成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投资独撑经济大局稳中有忧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稳增长主力。而民间投资能否摆脱持续下行困境而有所起色,关键要看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期。

急病旅客为何地面求医难?

备受舆论关注的旅客机上突发急病事件,或许更多折射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终日忧虑的看病难延续到了自己的远距离出行,即便是选择了最贵的民航,哪怕坐在头等舱里,也不能放心,更无法像在家里拨打急救电话自己掌握生命。

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大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的精神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失速和硬着陆的风险较校但是不可否认,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供给侧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