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6日00:52 华夏时报

  广汽吉奥确认停产 “吉奥”何去何从?

  “吉奥”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广汽吉奥,这家曾被喻为国企和民企合作典范的合资公司,随着工厂的全面停产,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记者日前致电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曾业辉,其表示“工厂目前正停产整顿”,而对于其他则不愿多说。对于人事变动,曾业辉表示自己“暂时还在广汽吉奥”。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在4月27日已经变更为“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随后,6月27日注册资本也从126000万元增加到280218万元。这意味着,在3月18日广汽乘用车出资2.62亿元收购吉奥控股持有的广汽吉奥49%的股权后,广汽吉奥从此由广汽集团100%控股,并随后增资。

  全面停产

  广汽集团(601238.SH)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4月产量仅为1辆,5月及6月产量均为0;前6个月产量为395辆,同比下滑94.05%,前6个月销量为1519辆,同比下滑79.66%。也就是说,在3个月前广汽吉奥更名为广汽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后,生产线就已经停产。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广汽集团吞并广汽吉奥或与其利润下滑有直接关系。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广汽吉奥经审计的总资产为31.26亿元,净资产为5.58亿元,营业收入为10.49亿元,净利润为-3.23亿元。而去年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30.67亿元,净资产为1.07亿元,营业收入为5.17亿元,净利润为-4.51亿元。到今年3月18日,广汽集团通过子公司广汽乘用车出资2.62亿元收购吉奥控股所持有的广汽吉奥49%的股权,这一收购价仅为吉奥控股当时出资额的42.44%。这表明广汽吉奥的净资产大幅缩水。

  据悉,目前广汽吉奥已进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阶段。广汽集团相关人士称,公司业务全面恢复、重启需要一定的时间,广汽集团会积极对原广汽吉奥合资企业生产的“广汽吉奥”车型产品及车主的后续服务做最大程度的努力。据了解,广汽集团已派出团队处理原广汽吉奥的后续改造、建设等事项。广汽方面在6月底前已结清原广汽吉奥经销商账户在经销商管理系统中明确的金额,经销商提出完整资料后将在规定的日期内退还入网保证金等。

  按计划,广汽集团对广汽吉奥收购完成后,将进行后续生产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7.5亿元,计划对部分现有广汽吉奥的生产基地进行改造,生产传祺以及其他自主研发的轿车、SUV新车型,“为闲置生产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据了解,浙江台州和山东东营基地分别有30万辆及15万辆的年产能,纳入广汽乘用车旗下后,广汽将借此打通南北市场,有利于广汽传祺在全国市场的快速渗透。

  何去何从

  虽然广汽集团已100%控股广汽吉奥,但有消息称目前“吉奥”这一品牌资产已交还给浙江吉奥控股集团。也就是说,“吉奥”这个品牌还在,只不过从广汽手中又回到了创始人缪雪中怀里。

  广汽集团提供的资料表明,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12月,但由于广汽吉奥基础比较薄弱,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展遭遇瓶颈,远未达到预期经营效果,几经努力,其经营情况未能取得实质性改善。因此,广汽集团与吉奥控股在2015年8月底就广汽吉奥重组事宜签署备忘录,公司进入重组过渡期。按照广汽集团的说法,广汽吉奥的失利除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机制等客观原因外,最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的资源投入能力严重不对等”,当初双方合作的动因是“当时国家鼓励汽车产业兼并重组”,广汽集团出于发展战略、产品结构及产业布局、弥补皮卡和微车领域的空白、提升整体产销规模的需要,与吉奥控股进行合作。

  按照最初的规划,广汽吉奥将投资60亿元,最终形成50万辆整车的产能。眼前的一切也许与缪雪中当初的期待大相径庭。按照中国传统思维,大多数人“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尤其在台州,企业家往往把控股权看得很重,他们不理解缪雪中当初为何将吉奥主导权拱手让人。不过在缪雪中自己看来,这是一桩美满“婚姻”。以至于在2014年,缪雪中在广汽吉奥第二届第一次董事会上毅然辞去了总经理职务,仅保留副董事长一职,将实权让位给广汽集团派出的高景深。“我原来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现在主动让贤,实际是角色定位的正确回归。请如此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出任总经理,广汽吉奥必将发展更快、更高。”彼时,缪雪中坦率地表示。但一切并未因为缪雪中的豁达和远见,而向着既定的方向前进。仅仅5年半的时间,广汽吉奥已更名易主。

  吉奥的结局不仅让人联想到此前刚刚与吉利分手的知豆,不同的是知豆的未来已经明朗,而吉奥却生死未卜。在今年4月26日北京车展的一场关于汽车营销人颁奖典礼上,缪雪中不无感慨地表示,“干营销工作很辛苦,但是作为我来讲,以后想要这个机会,可能都很难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很羡慕各位还有这样的机会。”

  吉奥真的会就此打住吗?“go now,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掌握发展的命运。”不知道缪雪中还记不记得这句关于“吉奥”的解读。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