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4日03:2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马薪婷

  年初至今,A股因受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影响,上证指数在2800点至3000点之间徘徊,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成交较不活跃。与此同时,万亿定增市场特殊的折扣魅力,却被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关注。

  目前,公募基金仍是参与定增投资的主力,占今年定增总规模的三成。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自2007年以来定增项目平均收益率达65%。其中,2015年定增收益率达133%,创近9年新高。银华鑫锐定增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鑫钢认为,定增基金赚取的是“三道钱”,其中大择时首当其冲的位居首位。“如果没有大择时,定增基金赚钱是根本不靠谱的一件事,这是50%的概率问题。”第二是赢利的钱。第三则是估值的钱。

  那么,机构投资为什么喜欢参与定增?一方面,定增带来的“折价”使投资者相当于在低点抄了底,具有一定安全边际;另一方面,发布定增的公司有较好的成长性预期,可以获得股票成长性收益。不过,定增参与门槛非常高,动辄千万、上亿级。但公募定增基金使普通投资者也能与机构一样分享定增“折价”的优惠,例如银华鑫锐定增基金起投门槛仅10元。

  王鑫钢分析认为,目前是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良好时机。首先,从宏观角度而言,适应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格局,二级市场再融资的规模、频率在明显加快,从公募基金的角度,宏观政策对企业直接融资和再融资的鼓励扶持以及市场体量的迅速增加,使公募定增产品在其中有了明显的用武之地。其次,从市场角度而言,目前整体点位不高,为产品提供了市场溢价的机会。

  事实上,自沪指从5000点跌至当前3000点附近后,定增迎来黄金投资期。格上理财统计发现,定增项目正收益占比、平均收益率与大盘点位大致成负相关关系。例如,大盘小于2500点时,平均收益在70%左右,而大于2500点时平均收益率不足50%。另外,从以往情况来看,大盘指数在2500点以下的定增,85%以上盈利,3500点以下的定增60%至70%盈利,而4000点以上的定增平均收益率为-15%。

  目前市场上大多是一年期至两年期公募定增基金,记者注意到,银华鑫锐定增选择了三年的封闭期。王鑫钢分析说,定增基金多参与一年期定增,项目锁定期12个月,这也就意味着18个月的定增基金项目进出时间比较仓促。

  “18个月的周期里,如果市场行情不利致使以破发价格退出,基金将承担较大风险。而三年期的定增,投资更加从容。市场环境好时,可以参与两轮定增;在市场不好时,可以参与一次定增。用充分的时间选择项目进出时点,这是三年期定增的优势。”

  在王鑫钢看来,相比普通的权益类基金产品而言,定增基金具有四大优势。

  其一是定增价格安全边际高。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价格基本在二级市场价格之下,通常能够折让约15%—20%。这也为后续股价的波动提供出一定的“安全垫”效应。其二是驱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定向增发的实施,某种程度上发行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同时,为了增发成功以及后续股价超过增发价,上市公司都有动力做好业绩、做好市值管理工作。其三是极端或波动市场有相对收益。在单边上涨、下跌或波动市场中,均有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甚至,实际控制人或者大股东都会参与定增,其后续都比其他公司有更多释放利好的动力。此外,参与定增能长期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长。定增锁定期较长,通常一年或者三年锁定期结束后股票才能卖出。这段时间能够规避短期情绪博弈的过程,更长期地与上市公司一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封闭期有三年,但在银华鑫锐定增成立后,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此外,在三年封闭期结束后,该基金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可接受场内、场外申购与赎回等业务,并继续上市交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深扒万科狗血八卦中的赚钱机会

前有安邦举牌民生银行,后有宝能举牌万科企业,这些案例一而再再二三告诉我们,股权分散的优质资产(一定要是民营啊,国企有主管单位,有党委,你搞不定),尤其是市值较大的金融地产,是大资本追逐的目标。

全民炒地炒房的局面如何扭转?

各地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上获得收入,炒高地价房价,先买入的或者炒房地居民成了中产阶层,相当多的中产家庭不是投资兴办实业形成的;炒地炒房利润高,搞实体经济利润低,甚至亏损,高地价和高房价实际上是摧毁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伦敦将丧失欧洲金融中心地位

英国脱欧将终结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欧盟已明确表示,英国脱离欧盟单一市场将终结伦敦在欧盟经营金融业务的自动权利。这些事实,足以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下半年楼市四大“黑天鹅”

楼市在上半年疯狂后下半年将陷入调整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极有可能会来临,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日光盘”频现的现象也会就此而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