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30日02:34 证券时报

  莫让娱乐化掩盖了“宝万之战”核心命题

  证券时报记者 黄小鹏

  “宝万之战”已成资本市场最大热点,各方关注和参与议论的热情高涨,但令人忧虑的是,这一重大公共话题已呈现出过多娱乐化的倾向,核心命题反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当事人的私生活卷入公共事件,或将这场争斗偷换成“两个男人的战争”,个人好恶夹杂于讨论之中,大大降低了这场辩论的价值。

  “宝万之战”的核心命题是什么?是敌意收购如何影响公司短期与长期价值,相关立法思想和法律实践如何跟上的问题;是“一股一票”规则在敌意收购环境下是否仍然有效的问题;是对杠杆收购是否应该加以约束,如何约束的问题。

  敌意收购时常爆发于各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市场,利用杠杆突袭上市公司成为一股潮流。敌意收购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在大量案例中,收购方为了短期利益,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债权人、员工、社区甚至全社会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各国司法实践着重于兴利除弊,即抑制敌意收购被滥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法律突破“一股一票”,规定单一股东投票权上限为20%;二是为目标公司的反收购策略提供合理的法律支持,例如,美国法律将反收购决定权交给董事会而不是股东,同时通过配套法律防止董事会滥用反收购决策权。所有这些法律上的修订,都是为了避免在收购反收购过程中有人损害公司长期利益,避免收购方或董事会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从美国、日本等国司法实践看,既有法律支持收购的案例,也有支持管理层反收购成功的案例,关键是哪种方案更符合公司长远的、整体的利益。

  有人将当前“宝万之争”简化为规则与情怀之争,这也未免失之于狭隘。只有能增加公司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时,情怀对股东才是有用的。同样,所谓“资本说话”、“一股一票”规则,也并非无条件神圣,如果它有损公司长期价值,这样的规则难道不应该尽快修改?

  另一个值得监管重点关注的是杠杆问题。敌意收购如果与杠杆收购同时出现,除了增加破坏公司长期价值的概率,还附带产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道德风险等问题。目前金融监管体系仍然是条块分割,难以整体全面地识别、评估和及时防范风险,加上杠杆收购总体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其系统性影响尚未成为现实,所以其杠杆比率事实是没有监管的。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暴利会吸引各路人马前来冒险,一旦杠杆收购成为风潮,系统性风险就会急剧放大。虽然以个案推测未来,未免给人杞人忧天的感觉,但不论是监管层面,还是社会大众,都应该从娱乐化中走出来,从两极情绪的对立中走出来,严肃地思考这些中心命题。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深扒万科狗血八卦中的赚钱机会

前有安邦举牌民生银行,后有宝能举牌万科企业,这些案例一而再再二三告诉我们,股权分散的优质资产(一定要是民营啊,国企有主管单位,有党委,你搞不定),尤其是市值较大的金融地产,是大资本追逐的目标。

全民炒地炒房的局面如何扭转?

各地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上获得收入,炒高地价房价,先买入的或者炒房地居民成了中产阶层,相当多的中产家庭不是投资兴办实业形成的;炒地炒房利润高,搞实体经济利润低,甚至亏损,高地价和高房价实际上是摧毁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伦敦将丧失欧洲金融中心地位

英国脱欧将终结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欧盟已明确表示,英国脱离欧盟单一市场将终结伦敦在欧盟经营金融业务的自动权利。这些事实,足以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下半年楼市四大“黑天鹅”

楼市在上半年疯狂后下半年将陷入调整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极有可能会来临,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日光盘”频现的现象也会就此而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