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3日22:39 中国新闻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社科院专家:中国有望以L型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23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有望以L型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预计2022年将跨越高收入门槛,未来几年需要用更多的力量改善收入分配,让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6月23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蔡昉在会上作了题为《如何实现L型中高速增长》的演讲。

  “现在中国经济遇到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增长减速,所有其他问题都是衍生出来的,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减速,需要科学分析和清醒认识。”蔡昉说,最近国际上有一些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判断,总的来说这些经验研究说明了一些规律,但都存在“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缺陷,对中国这特定的不同寻常的“大树”研究得还不够。

  在蔡昉看来,不能忽略的一个国情是中国“未富先老”,老龄化发展和人口阶段转变超过其他很多国家,人口红利在人均GDP比较低的阶段丧失,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

  蔡昉表示,根据测算,潜在增长率在2010年之前为10%,“十二五”期间降到7.6%, “十三五”期间将下降为6.2%。

  具体而言,蔡昉分析,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持续快速上涨,工资增速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就会下降;新成长劳动力显著减少,人力资本改善速度减慢,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现象呈现,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源重配效率空间缩小。

  蔡昉表示,导致经济增速降低的因素是不能靠刺激解决的,实现L型中高速增长,取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带来红利,这个红利就是减缓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在原来不改革情况下的潜在增长率水平上增加若干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各领域的改革,分别提高劳动参与率、人力资本水平、全要素生产率、生育率,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潜在增长率。”蔡昉说。

现场图。现场图。

  对于发展前景,蔡昉认为,中国有望以L型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2014年中国人均GDP是740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按照潜在增长率和不变的价格计算,2022年人均GDP将达到1.26万美元,这是当前世界银行所定义的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和高收入发展阶段的门槛。”

  不过,蔡昉在接受中新网记者提问时提醒,2022年只是有望跨越高收入国家的最低门槛,还是不特别高的收入水平。同时也要看到,按照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教训,即使跨越了高收入门槛,如果未来遭遇困难,经济政策出现错误,也可能会退回来,这需要防范。

  “希望未来六七年中能够保证经济增速的同时,用更多的力量改善收入分配,真正提高居民收入,让大家有更多的获得感。”蔡昉说。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英国退欧公投不过是一出闹剧

英国退欧公投最终的结果是英国留在欧盟,因为英国统治集团会有大量的方法来绕开规则,造成投票结果正式或实质上利于英国留在欧盟。

利率市场化不能一放了之

中国金融体系仍由国有金融机构主导。在国有机构占主导的环境下进行利率市场化是前所未有的。在任何情况下,数量众多而且多元化的参与者群体都将促进价格发现。这意味着中国有必要加速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最好离那些吹牛逼的分析师远点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作为分析师的祖师爷,诸葛亮正在杀死A股。各种赤裸裸的诱惑面前,分析师人人都想当诸葛亮,削尖脑袋都要炮制各种概念,信誉、操守都成了抹布,长此以往,A股独立信誉何存?

万科华润股权之争不如共谋发展

发生在万科与华润、宝能系之间的这嘲股权之争”,完全得不偿失,其结果可能是“三败俱伤”。与其过于纠结于谁做第一大股东,倒不如三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谈合作事宜,一起共谋发展大计,而不是相互设防,谁“吃”掉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