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3日11:30 21世纪经济报道

  4年来李嘉诚首次接受外媒采访,他说了什么?

  6月21日,李嘉诚在位于长江集团中心顶层的办公室里,接受了彭博的访问。这是他自2012年来首次接受外媒专访。

  由于他的商业头脑,他被当地媒体封为“超人”,但是李嘉诚最近遭遇了一些挫折,主要是在英国。李嘉诚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的一票,依旧看好

  根据彭博的专访视频,李嘉诚中投下了对中国经济信任的一票。

  “目前市场人士只是看到国有企业和民间的负债,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出口国,仍然充满希望。”李嘉诚表示。从20世纪70年代末李嘉诚开始投资内地,“我没停过,” 他说道。

  李嘉诚麾下仍有大量产业位于内地。长实地产约半数营收来自内地,并拥有几十处占地数千英亩的内地物业。作为旗舰公司的长和有14%的息税前利润来自内地,而且李嘉诚还在内地经营着大约2500家屈臣氏和百佳门店。

  李嘉诚曾是亚洲首富,资产净值达到286亿美元。但彭博的最新数据显示,李嘉诚目前在亚洲位列第三,排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之后。

  事实上,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去年合并后,长和集团的股价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光是今年5月份以来,李嘉诚旗下的各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损失了近450亿港元。李嘉诚表态英国脱欧公投:不希望脱欧

  对于近期热门话题“英国脱欧”,李嘉诚表示:“一旦退欧,这对英国的损害很大,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也是不好的。当然我希望英国不会退欧。”

  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诚3个月前曾表示,如果英国最终脱欧,他会减少在英国的投资。

  当时的背景是,欧洲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经济及难民的问题,欧洲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都在增加,会令全球股票、债券、商品及货币市场加剧波动。

  但在此次的访问中,他的口径似乎有所转变,他的态度倾向于无论是否脱欧,长和将继续维持在欧洲的投资。为何李嘉诚会担心英国脱欧?

  有数据显示,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已达到520亿美元(约4034.47亿港元)。长和集团(00001.HK)2015年的年报也显示,公司近四成利润来自英国,英镑一旦大幅贬值,必定会影响长和的业绩。

  事实上,针对英国脱欧的风险,李嘉诚早有防备,“对冲”做得十分到位。

  仔细研究长和的财务结构不难发现,英镑贬值对长和集团的财务并不全是坏事,根据2015年财报,截至2015年12月31日,长和集团的银行及其他债务本金总额达到2876亿港元,其中英镑占25%,欧元占25%,36%为美元,7%为港元,意味着一旦英镑贬值,那么长和集团的银行及其他债务能够减少一些。

  同时,如果按照币值来计算,截至2015年12月31日,长和集团的速动资产中,英镑仅占11%,而欧元仅占5%,在速动资产中最大的则是美元,占比达到40%,意味着即便英镑大幅贬值,也不会影响长和的资产。

  有市场人士表示,早在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就首次提到了脱欧公投,并在2015年1月强调了脱欧的可能性,李嘉诚作为在英国大幅投资的企业家,肯定早有防备,所以在2015年的年报中,特地强调了长和的速动资产中只有11%为英镑计价。

  对于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收益,即便英国真的脱欧,对长和也只是在账面上的影响较大,实质上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尤其如果是债务能够减少的话,反而是一件好事。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长和在银行的借款分别为31.46亿及29.59亿英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买下大半个英国的李嘉诚三年从国内套现千亿

  自2011年开始,李嘉诚就开始抛售国内资产不断套现,同时果断进入欧洲市场。据澎湃新闻估算,李嘉诚近三年套现国内资产将达到上千亿元。

  以近40亿港元出售和记港陆7成股权

  约15.4亿人民币出售上海盛邦国际大厦

  440亿港元出售25%屈臣氏股份

  减持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套现24.72亿港元

  平卖广州西城都荟

  71.6亿出售东方汇经中心

  与此同时,李嘉诚在英国“疯狂扫货”,据财经内参统计,李嘉诚父子几乎“买下了大半个英国。”

  2000年,和黄开始投资英国,斥资36亿英镑为英国Three电信商购买电信运营牌照;

  2010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亿90.3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

  2011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38.7亿美元收购英国水务业务。同年,李嘉诚24亿英镑买下Northumbrian自来水公司;

  2012年7月,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30.32亿美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7月31日,和记黄埔收购英国曼彻斯特机场集团;

  2014年4月,原和记黄埔投资15.12亿美元在伦敦商业区金丝雀码头重建Convoys Wharf,开展商住项目,这令长实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

  2015年1月,长江实业及其子公司长江基建以合资企业的名义,以10.27亿英镑收购英国Eversholt铁路集团;同月,和记黄埔斥资约102.5亿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UK,该交易或成为李嘉诚最大手笔的海外收购。

  有数据显示,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已达到520亿美元(约4034.47亿港元),占比37%。长和集团(00001.HK)2015年的年报也显示,公司近四成利润来自英国。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分布图:零售14%,电信36%,基建44%。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长和集团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英国的税息前利润(EBIT)占到了总额的37%,达230亿港元,是长和整体业务中利润贡献最高部分,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占比分别只有14%和5%,其他亚太地区则贡献了20%。这意味着,整个亚太区加上大中华区的利润,才刚好与英国相媲美,这也解释了李嘉诚为何在英国公投前夕突然接受专访,并特地强调了退欧的危害。

  根据野村证券的报告,一旦英国成功脱欧,英镑将会贬值10%~15%,这必定会影响李嘉诚的资产。

  据第一财经日报,标普认为,英国脱欧最直接的风险是英镑大幅贬值,将削减长和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的现金流。由于长和集团在财物报表中入账用的功能货币是港元,英镑如果大幅贬值会令兑换率大减,同时集团以英镑计价的负债也会减少。不过,这种影响需要在英镑持续贬值1年以上,才会有实际的反应。

责任编辑:王嘉源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相关阅读

英国退欧公投不过是一出闹剧

英国退欧公投最终的结果是英国留在欧盟,因为英国统治集团会有大量的方法来绕开规则,造成投票结果正式或实质上利于英国留在欧盟。

利率市场化不能一放了之

中国金融体系仍由国有金融机构主导。在国有机构占主导的环境下进行利率市场化是前所未有的。在任何情况下,数量众多而且多元化的参与者群体都将促进价格发现。这意味着中国有必要加速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最好离那些吹牛逼的分析师远点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作为分析师的祖师爷,诸葛亮正在杀死A股。各种赤裸裸的诱惑面前,分析师人人都想当诸葛亮,削尖脑袋都要炮制各种概念,信誉、操守都成了抹布,长此以往,A股独立信誉何存?

万科华润股权之争不如共谋发展

发生在万科与华润、宝能系之间的这嘲股权之争”,完全得不偿失,其结果可能是“三败俱伤”。与其过于纠结于谁做第一大股东,倒不如三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谈合作事宜,一起共谋发展大计,而不是相互设防,谁“吃”掉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