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2日05:40 21世纪经济报道

  习近平结束对波兰国事访问 中波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本报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6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了对波兰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并于当天下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古城布哈拉。在访问波兰期间,双方宣布将中波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见证了40多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的签署。

  习近平主席在6月20日的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波要将经贸合作作为主攻方向,整合欧洲先进技术优势、中国产能优势、波兰区位和人才优势,打造新的贸易中心和经济增长极。

  “中波关系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对欧洲的政策有了新的方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在保持与英法德等西欧大国合作关系的同时,中国正在加强对中东欧的关注,这是对欧洲东西并重的信号。”

  “波兰是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中东欧国家,也有意愿成为这一地区的领头羊。在欧盟内部,波兰积极争取新入盟国家的利益,敢于跟老牌大国说不,跟欧盟叫板。”冯仲平说。

  波兰总统杜达自2015年8月上台以来,跟欧盟摩擦不断。日前,杜达发言人马杰罗夫斯基(Marek Magierowski)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波兰是欧盟成员国,会永远保持这一身份,“只不过,现在的波兰政府比前政府更加强调独立性。”

  “波兰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特殊阶段。入盟12年以来,波兰很多行业在欧盟基金和补贴的帮助下快速发展。然而,整个西方遭遇经济危机之后,波兰在资金上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马杰罗夫斯基指出,波兰亟需在西方之外寻找新的机会,而中国将是尤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杜达总统在6月20日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波兰愿意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窗口,希望能够在中欧海运、陆运新通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波兰拥有格但斯克深水港和中欧班列的运输优势,希望进一步拓展中波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欧班列让波兰成为中欧贸易往来的门户

  当地时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同杜达总统在华沙共同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两人在台上向缓缓驶来的中欧班列挥手致意。当天的班列从成都出发,是6月8日中欧班列品牌启用后首次抵达欧洲的列车。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致辞中表示,波兰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门户,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必将为中波全方位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欢迎更多波兰优质产品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在华沙铁路集装箱货运站,杜达总统还邀请习近平主席品尝了波兰苹果。波兰是世界最主要的苹果生产国之一,在2014年被俄罗斯制裁后,一直在努力开拓亚非市场。根据中波刚刚签署的卫生检疫许可协议,波兰苹果将可以登陆中国大陆市场,最快将在今年9月抵达。

  目前,中波之间已有两条直达班列,一条从成都到罗兹,另一条从苏州到华沙。与40到50天的海运相比,铁路运输要快很多,仅需11到14天。目前,每周约有20趟中欧班列在中波之间往来。

  波兰希望利用中欧班列缩小对华巨大的贸易逆差。2015年,中波贸易额170.9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143.5亿美元,进口27.4亿美元,中波贸易逆差高达116.1亿美元。

  6月20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波兰铜业集团签署了总价值约30亿美元的电解铜长期采购合同。截至2015年底,中国五矿已从波兰直接签约采购电解铜超过81万吨,直接进口金额约占我国从波兰进口总额的30%。

  工行与波兰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中东欧基金合作协议

  6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波兰期间,中国工商银行与波兰国家开发银行(简称BGK)签署了关于合作设立中东欧基金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BGK拟出资3亿欧元参与中东欧基金。

  根据中国政府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的倡议,工行拟以10亿欧元投资设立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公司(简称中东欧金融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发起方牵头设立中东欧基金等市场化基金。中东欧金融公司面向中东欧国家政府(或其授权机构)及全球其他市场进行募资,目标投资市场涵盖中东欧国家以及符合中国和中东欧共同利益的其他区域,业务投向为“一带一路”共建框架下的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当天在华沙表示,国开行近十年来先后参与中东欧地区100亿美元专项贷款等重大合作。他代表国开行提出倡议,在“16+1”合作框架下设立中国—中东欧银联体,各成员行共同为区域内重大项目提供长期有效的投融资支持,促进区域内经贸、投资往来。

  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董事会战略事务顾问马伊曼(Slawomir Majman)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合作是中波合作的突出亮点。除了工行之外,中国银行在华沙设有分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建有工作组,另外,有三家中国企业在华沙证券交易所上市。

  “波兰是欧盟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自1989年转轨以来经济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和明年的GDP增长将在3.7%左右。” 马伊曼指出,波兰可以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

  6月20日,华沙证交所与海通银行和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旨在针对两国资本市场进行信息交换。“中波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还可以继续拓展。”冯仲平说。目前两国尚未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中波拓展“16+1”和 “一带一路”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丝路国际论坛上指出,要将中波合作打造成“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带动整个区域合作,还要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构建持久务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除了提升中波双边关系之外,冯仲平认为,此次访问对于区域合作也有重要意义。他说,中国非常看重波兰在中东欧的影响力,希望同波兰一起推动“16+1”合作机制向前发展。同时,“一带一路”从亚洲到欧洲,要穿过中亚和中东欧,因此,波兰凭借其欧亚枢纽地位也发挥重要作用。

  中方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2015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的致辞中指出,中国愿与中东欧国家共同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作用,研究设立30亿美元投资基金,启动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探讨设立人民币中东欧合作基金。

  据法新社报道,波兰副总理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表示,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 ,波方正在与中方讨论“大型投资”。“现在要说我们已经达成某种协议还为时过早。”他透露,所谈的项目金额高达几十亿欧元。

  据波方统计,目前,已有884家中国企业入驻波兰,包括中国水电、三环集团、威视股份、柳工集团、TCL集团、华为集团、中兴集团等。然而,马伊曼表示,“中国在波兰还没有真正大的投资。”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波兰方面正准备为中国企业开设投资特区。(编辑:赵海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信用在中国为什么不值钱?

中国的信用环境还在崩坏的轨道上继续滑行,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人与企业之间的不信任,人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玻

富有的国家该救助贫穷的国家吗

公民地位包含着我们不与其他国家的国民共享的各种权利和责任。但“大同优先论”的“大同”部分忽略了我们对同胞公民的一切特殊义务。

投资的“国进民退”问题恶化

民间投资不仅仅是趋势性缓慢下滑,而是急剧快速的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与国有资本相比,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融资成本、税费负担等方面的阻力和难度较大,“国进民退”有愈演愈烈之势。

银行员工被打的是屁股还是脸?

为什么这些奇葩的培训公司和讲师,劣质高价还能够神一样地存在?根本原因还在于,部分商业银行在员工教育培训上急功近利,热衷于通过洗脑式的培训,来进行所谓的统一思想、提升士气,进而激发潜能、提升业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