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6日05:09 金融时报

  李超:公募基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本报讯记者张末冬 李国辉报道 “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8.09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达到15.34万亿元。”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6月4日在“2016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公募基金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财富管理领域的快速进步,而且对金融体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超表示,当下,公募基金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公募基金的发展丰富了财富管理工具。目前,持有公募基金份额的个人投资者约1.5亿人。据统计,运作5年以上的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其从2011年至2015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7.1%、9.74%和10.06%,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公募基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财富保值增值的新方式,普及了大众理财知识,拓展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成为千家万户的投资选择。

  其次,公募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代表,正逐步发挥买方作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在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帮助上市公司实现价值成长的过程中,公募基金获得合理收益,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回报。

  李超认为,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实施,以及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销售管理、信息披露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先后出台的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自律规则,不仅为公募基金行业提供了基本制度规范,也为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法制借鉴,有力促进了财富管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不过,李超也强调,虽然公募基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须正视,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突破行业底线的现象,目前依然存在不成熟、不规范的问题。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李超表示,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方兴未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公募基金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紧扣投资者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发挥好公募基金配置资产的专业优势,为理财资金提供多元化、组合性的投资产品。”李超表示,为更好地发展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夯实发展基础,注重吸取境内外优秀公司的成功经验,找准自身发展瓶颈,提升研究能力、专业水准和合规风控水平;找准创新发展定位,拓展差异化竞争优势;树立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理念,牢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根本要义,坚持诚信守约、稳健经营的行业安身立命之本;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体系,主动承担起回报投资者的责任,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文化。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