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6日00:34 证券日报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拒绝“忽悠”

  ■安 宁

  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将继续强化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信息披露监管,对违法违规事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笔者认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信息披露加强监管,再次警告了那些对业绩承诺信口开河的上市公司,“忽悠”投资者没那么容易了。

  2015年,A股市场在经历大幅波动的同时,也上演了一场并购重组盛宴,交易单数与交易总额均出现大幅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市公司全年并购重组交易2669单;交易总金额约2.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并首次超过2万亿元,创出了A股市场的又一个高峰。

  并购重组多被市场视为利好,公司股价会因此节节攀升,各方皆大欢喜,但随着2015年年报的披露,“地雷”也频现。如为换取高估值对价,一些公司对于热门行业的标的动辄给出“翻倍式”业绩增长承诺,但到兑现时却化为泡影。

  业绩承诺是公司获得高溢价评估价值的支撑,能够把资产卖得比较高,而谁都希望能卖高点,这就是业绩承诺的逻辑。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第一年讲故事容易,第二年业绩兑现难。

  公开信息显示,A股市场2015年并购重组达到高峰,涉及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共有527家,这其中有100余家上市公司发生业绩承诺不达标情况。业绩承诺未能兑现,背后原因很多,不排除有虚假承诺。

  证监会深圳专员办有关调查人员曾表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将市场操纵、信息披露违规、超比例持股、利益输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披上了“股价管理、市值管理”的合法外衣,在并购重组、重大信息披露及市值管理等环节变换手法、交织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事实证明,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爽约后,多数公司的股价都从“馅饼”变成“陷阱”,风险最终买单者是投资者。因此,监管层强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信息披露监管,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业绩承诺“乱象”,更好的保护投资者权益。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