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5日05:13 经济观察报

  随波起势:台籍车企高管沉浮录

  高飞昌刘晓林

  时也,势也。5月27日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发布了一纸公告,前任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CEO付强“闪电”离职十天之后,其接盘者陈立哲浮出水面。陈立哲此前在沃尔沃台湾市场担任总经理,由此其也首次将个人职业生涯从台湾接入大陆。但出乎意料的是,对这次变动,行业正面评价不多。

  “沃尔沃的袁小林给我打电话通知了这件事,但是我还没见过这位新的总经理,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庞大汽车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淡然地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作为国内排名前五的大型经销商集团掌舵者,庞庆华对这次变动并没有太多“感觉”。但如果这次变动搁在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业内的评价极可能又是一番风景。

  长久以来,在大陆的汽车行业,一直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即外国品牌在进入中国内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倾向于聘请台籍甚至外延至新加坡籍贯的汽车管理人才来执掌大陆的发展。这造就了中国汽车业一支颇为显眼的台籍汽车高管队伍,犹如遍布中国各地的“商帮”,以情感为纽带的台湾汽车人同样在中国汽车业的大潮中经历着沉浮。

  当下中国汽车行业的台籍汽车经理人,主要分布在“长安系”和“东风系”中,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些拥有先进经验和国际背景的台籍汽车职业经理人带动了国外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初期发展。但时移而势变,随着大陆汽车人才的兴起以及本土化进程的加快,车企对台籍汽车人才的热情也在逐渐冷化。

  “台籍的经理人,曾有做的好的样板,也有很多负面的信息,但如今他们正逐渐‘失宠’。”一位匿名行业观察人士直言。此番沃尔沃从台湾招来“籍籍无名”的陈立哲也让外界觉得难言乐观。“台湾和大陆两个市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一名在中国内地工作的台籍汽车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大陆本土化人才崛起,对于台湾或者境外市场的人才倚重情况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

  不过,新的机遇也在出现。随着汽车企业之间、以及互联网与汽车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这些台籍汽车经理人寻找到了新的职业发展机遇。而台籍汽车职业经理人的沉浮,侧面显示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逐步崛起与难题。

  一路向北

  陈立哲并非沃尔沃任用的第一位台籍高管,在付强2012年最初成立的沃尔沃管理团队中,有着福特六和背景的高管林佑德就是其倚重的猛将。也不限于沃尔沃。当下汽车行业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台籍人才,过去十多年间这些人陆续北上进入大陆工作。

  目前这些台籍高管,主要集中在长安福特、江铃福特、东风日产、东风裕隆、东南汽车等合资企业中。在部分主要依赖进口车贸易的车企中也能发现外籍高管的身影。例如,超豪华汽车品牌宾利汽车,其大中华区总经理郑友添是新加坡人。

  “市场好坏与厂家总经理个人并不一定相关联,但制定的市场策略是不是符合市场需要很关键。从台湾等成熟市场过来的经理人如果能发挥成熟市场的经验,也可能更加符合未来市场的需求。”庞庆华说。而追溯源头会发现,台湾地区的福特六和与中华汽车堪称台湾汽车人才的“黄埔军校”,所有的台籍高管都与这两家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福特六和的人才主要流向福特中国、长安福特以及江铃福特,包括原福特中国董事长程美玮、副总裁许国祯、原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沈英铨等,以及业界熟知的刘淳伟、叶明信等长安福特销售公司的市场及销售主管,而目前江铃汽车新任总裁范炘上一个职务是福特六和总裁。

  同样的,上汽通用也曾从台湾分公司中提拔高管,例如曾担任上汽通用执行副总裁的刘曰海,其起步也在福特六和任职。而来自台湾中华汽车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东南汽车任职,代表人物是东南汽车总经理左自生、东南汽车副总经理曾鑫城等。台湾本土汽车品牌的龙头企业裕隆汽车则是中国内地东风汽车集团的合资伙伴,其向内地输出的管理人才包括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新发、副总经理白清源等。

  或者是台湾本土汽车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投资项目,或者是中国内地合资公司从台湾地区引入当地人才,这成为台籍汽车人才进驻中国大陆的两大途径。“当时大陆刚刚开放,但缺乏汽车方面的人才,来自台湾地区的人有经验,语言也通,外语也好。”上述行业观察人士分析称。这是促成台籍人才来中国大陆的主观原因。

  另一方面,无论是六和集团,还是中华和裕隆,都对丰田、日产等日系车有着严重的技术依赖和投资合作关系,因此从这些企业里走出的台湾汽车人多少学到了一些日系车企在成本控制、企业运作等方面的心得。

  此外,台湾有限的土地人口和已经处于饱和的市场,让台湾本土的汽车业已经失去发展空间,于是向内地拓展成为必要。而除了受技术钳制和束缚,当地独立隔绝的市场和家族式的汽车企业属性,也让台湾汽车业难以做大。而大陆汽车业在过去二十年始终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也将继续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中心,这些都构成台籍汽车高管纷纷进入内地寻求发展的重要客观因素。

  几经沉浮

  台籍汽车经理人群体的形成与演变与大陆汽车行业的发展一脉相承。上述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别说是车企高管,2000年左右,甚至包括为汽车公司服务的公关公司以及我国东南部的一些汽车4S店,都有很深的台湾资本背景。”

  但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认为,长安福特早期发展中,台籍汽车职业经理人过于强调派系渊源,甚至把利益阵营扩大到台籍汽车经销商,明显阻碍了长安福特的发展。但不同企业的情况也不一样,当时上汽通用的刘曰海则利用自身专业经验,带领他的台籍汽车培训师团队,在中国内地汽车培训职业化程度不高的时候,有效弥补了市场需求的不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安、东风等国企背景的合资企业中,台籍高管普遍就职于车企的销售公司,主管市场营销及销售业务。以刘淳伟、叶明信为例,分别任职长安福特长安福特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长安福特销售公司市场部副总监。当然,他们此前在福特六和也都是销售和市场层面的主管。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处理台籍或台湾背景的美籍高管派驻中国内地之事上就比较明察秋毫,在通用中国高层和上汽通用外方派驻高管,实际上除了启用过刘曰海,其他人都用得很谨慎。”钟师说。

  目前,台籍汽车职业经理人正在逐步削弱。早期台籍汽车高管在大陆发展,已经从集中在长安系和东风系,逐步分散出去。几年前,福特中国曾经发生了台籍高管集体出走的情况,当时的程美玮、许国祯、沈英铨集体“退出”福特系,而上汽通用的刘曰海和陈威旭也几乎同时从上汽通用离开。

  但目前,台籍汽车职业经理人又再次回归。刘曰海已从通用系重返福特系,再次担任长安福特副总裁;而陈威旭也前往福田汽车,担任福田旗下宝沃汽车的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广汽菲亚特总经理郑显聪加盟蔚来汽车。“大陆汽车市场的销售团队已充分成熟,台籍高管基本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一位对此事颇有研究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沃尔沃的选择

  陈立哲在此时上位至沃尔沃中国总部,显然成为一个新的标志性事件。履历显示,陈立哲于2005年加入沃尔沃中国台湾公司,此后历任市场总监、市场与销售总监等职,2009年升任总经理,负责整个台湾市场以销售和业务拓展为重心的运营,并取得了连年平均销售增长40%的业绩。在加入沃尔沃之前陈立哲曾在路虎、通用及台湾声宝集团等公司任职。

  与当年付强治下任用林佑德作为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品牌及市场总监不同,陈立哲接替付强,无疑具有不同分量的影响。沃尔沃现今已跻身国内豪华汽车品牌前五名,带着“台湾经验”的陈立哲在就任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总经理后,必将给沃尔沃在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风格。

  不过,业界担忧,台湾地区汽车市场和中国整体汽车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2015年中国大陆新车市场达2000多万辆,台湾地区新车销量40多万辆,仅相当于2011年限牌第一年时北京市最低迷的年销量。

  对于台籍高管能否运作好沃尔沃这盘棋,而沃尔沃为何又放着这么多大陆人才不用?上文提到的行业观察人士说,“沃尔沃估计在中国大陆找不到合适的人,又或者是对大陆汽车职业经理人没有太多信心了。”

  但另一类业内观点则倾向于将沃尔沃的选择归结为“救急”和“过渡”。“对于短期内难以找到最合适人选的沃尔沃来说,台籍汽车职业经理人或许是救急的最佳人选。”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沃尔沃内部人士曾表示,付强接班人的选择标准是“懂中国市场、做过豪华车。”从这个角度而言,陈立哲满足了一半的条件,但对于近两年发展趋缓且面临中国车市转型的沃尔沃而言,“懂中国市场”显然更为重要。

  不过,陈立哲的北上也暗示着,台籍汽车经理人在大陆依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尤其随着汽车企业之间、互联网与汽车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在墨斐(PhilMurtaugh,前通用中国总裁)、戴雷(原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等外籍汽车高管及付强等传统车企本土人才或加盟自主品牌,或投身互联网造车的创业大潮中之后,台籍汽车职业经理人同样迎来了新的职业机遇:或者成为填补这些人留下的职位空缺的最佳人选,或者同样选择加入人才稀缺的互联网造车企业。无论哪种选择,都将继续对中国汽车业产生难以忽略的影响。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