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5日05:13 经济观察报

  沃尔沃输在了“急”字上

  王国信

  高增长结束之后,曾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5月,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付强宣布离职,这距离其辟谣离职不到三个月。付强在2012年5月加盟沃尔沃,作为曾主持过一汽-大众奥迪和北京奔驰两大豪华车品牌的管理人才,他被称之为打开中国市场的“关键先生”。付强在沃尔沃这几年的发展中的确功不可没。

  沃尔沃在华销量从2012年的4.2万暴增至2015年的8.1万,在2013年和2014年,沃尔沃连续两年增幅超过一线梯队的奥迪、宝马和奔驰。2014年,中国市场首次超过美国市场,成为沃尔沃全球第一大市场。这期间,沃尔沃不仅实现了销量上的提升,在品牌和营销上也带来不少改变。但沃尔沃仍然有不少短板,这逐步成为其发展致命的硬伤。

  2015年年中,正处于上升势头的沃尔沃突然间失去动力,而最终该年的成绩与2014年持平。这种颓势在今年依然没有得到扭转。2016年4月,沃尔沃在中国销量6280辆,下跌6.7%,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下滑的豪华车品牌。而此时付强的离开,多少让这个品牌未来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而沃尔沃如今面临的难题,在最开始就已经注定。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对沃尔沃采取独立政策,这个政策保证了收购的顺利完成和董事会的支持,但同时使得沃尔沃未能按照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计划运行。而总部与中国区频繁的人事变动也展现了双方之间的角力,这使得吉利以中国为中心,推进沃尔沃全球复兴计划打折。

  而另一方面,沃尔沃在完成股东变更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产品迭代问题和品牌更新难题。沃尔沃的形象在中国乃至全球大部分地区早已经固化在“安全”这一标签上。在中国,众多豪华车品牌已经拼命为讨好“年轻一代”,寻求新兴消费人群来保持发展动力,但沃尔沃已经缺少新鲜的元素,品牌形象过于单一,成为沃尔沃扎根中国后被广为诟病之处。

  但更重要的是,在最核心的产品上,沃尔沃尚待优化布局,重振旗帜。在豪华车品牌中,沃尔沃将自己定位于与奔驰、宝马、奥迪等相近的品牌,但较之于豪华车第一梯队的三大品牌,沃尔沃在中国的产品线堪称可怜,也不敌雷克萨斯,甚至比起英菲尼迪也差了一截。在国产产品的推出节奏上,沃尔沃远不如同期的捷豹路虎、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

  目前,沃尔沃在中国的国产车型共有四款,来自沃尔沃亚太和长安沃尔沃两家公司,产品分别是XC90Classic、S60L和XC60,以及S80L(长安沃尔沃)。目前,沃尔沃的走量车型只有S60L和XC60,XCClassic,S80L的月销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然而,S60已是五、六年前的产品,而XC60也已经有七、八年没有换代产品。

  当然,产品上的不足不是付强所能改变的。应该指出的是沃尔沃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掉头直下与旗舰车XC90的失败关系密切。2015年,在品牌复兴的关键一役——新旗舰车XC90在中国上市中,沃尔沃以79.8-101.78万的高价格推出了XC90。这款车的价格将直面奔驰M级、宝马X5和奥迪Q7。但沃尔沃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实力,XC90以惨淡的销量收场。

  业内认为,付强的离开是为XC90的失败担责。但某种程度来说,XC90的品牌高度树立也是沃尔沃不得不进行的尝试。沃尔沃计划在2020年实现中国市场20万年销量的突破,以支撑其全球复兴计划。而负债率不断高企、资金链收紧的母公司吉利也不得不尽快推动沃尔沃的盈利进程,以实现当初对合伙人的承诺。不论是现实还是未来,都需要打破品牌现有桎梏。

  但即便是如同沃尔沃这样一个成熟的豪华品牌,要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也已经不容易。以奔驰和雷克萨斯为例,这两大豪华车品牌近年在中国的突飞猛进,除了给力的产品,无论是品牌定位还是营销创新,都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而对于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沃尔沃来说,无论是总部和中国的协调还是研发生产,又或者是中国的渠道建设、营销、品牌的发展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磨合,急于“复兴”的沃尔沃最终没能吃下热豆腐。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