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5日05:13 经济观察报

  央企的地王逻辑

  陈哲

  国家资产管理公司信达旗下地产公司最近在杭州抢了一块地,溢价95%,总价123亿,问鼎今年全国总价地王。6月1日,又在上海宝山以303%的溢价拿下一幅土地,众人侧目。

  其实在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的时间段里,这位新晋地王已不是初步亮相了。

  今年1月,信达为杭州上城地王砸下33.9亿元。

  去年12月,在深圳坪山30亿拿地。

  11月,以72.99亿元夺下上海江湾新城土地,楼面地价6.1万元/方。

  7月,在合肥新湖以33.6亿、溢价90%问鼎地王。

  ……

  高热的土地市场令万科、万达这样房企龙头都望而却步,信达此间彪悍作风,自然引起媒体浓厚兴趣。种种解读,金融、国资身份谈及最多,比如克而瑞有篇报告说:杀伐决断,信达抢地能力与生俱来,基本说请了彪悍背后的实力——家里大人有钱。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金融资管公司的背景。

  关于信达,官方的定义是,“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动国有银行和企业改革发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第一条:“收购、受托经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投资和处置”。

  按常理,该企业的下属地产公司信达地产,应该对房地产的风险有着极高的警觉。然而它如今却以在高位制造一系列地王闻达于世。

  貌似,地王应该是好资产啊,但似乎也不好说,谁知道呢?

  广大群众是不知道的。但信达应该知道,还有和它类似的一群企业可能也知道。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全国年内成交总价最高的50宗地,其中有28宗地被国企获得,成交金额超千亿。地王频出,信达们功不可没。

  这让《南方周末》想起来一桩旧事,那个著名的房地产央企白名单(国资委要求除名单中21家以外的78家央企迅速退出房地产领域),诘问有力:央企为什么还活跃在楼市里?

  顺便说一句,信达可能不服,它不在这白名单之列,但也不在黑名单里,因它不归国资委管,而是财政部下属的金融国资。但不管怎么说,反正它是国资的、是红顶的、是加特技的。

  其实类似南周的这种诘问在过去五六年反复出现。然并卵,因为房地产来钱快、适合作为大宗资产配置。

  谈央企位列地产白名单与否,并不重要。现在房地产市场最活跃者的央企,其实还主要是这21家有特许经营权的央企。但要解读央企屡屡不畏成本炮制地王的逻辑,还是要从国资的管理者为什么会炮制这样一份白名单说起:

  2010年初,房地产市场地王频出,据统计当时有超70%的央企涉足房地产。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认为房地产散乱差,市场秩序差,行业结构存在问题,央企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如果没有它们来带动,房地产业不可能整治好。

  李荣融还以石油产业和煤炭产业为正反两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房地产需要一小部分骨干作为央企代表,将央企的市场占有率从5%提升到60%~70%,成为行业秩序的卫道者。

  当下,国资改革号角再次响起,重整合并形势汹汹。其规格之高、力度之大,连国资委那张曾经白名单也只作参考之用了。

  整合的标准,自然看谁的家底厚、盘子大,而非谁的实力强。你知道,即便是这所谓21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中,很多拿了地,自己是做不了的,要找民企合作操盘,自己坐等国资保值增值。比如,有些在地产领域名不见经传的央企重金收购业内标杆,脱离被吃掉的危险。就连中海、招商这样巨无霸也通过大肆收购充实家底。而一项稳健的保利,近期也在上海和南京分别拍出了296%和163%的土地溢价率。

  在目前的房价高位上,这些面粉高过面包的天价地块短期内绝难入市,遑论盈利。但一是央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金信贷资源,其二,整合砝码在手,日后若能以行业做市商自居,不怕没有解套的办法。所以再来看信达们今日在土地市场上“随行就市”,“一不小心”拿了地王,“一不小心”又拿了一个地王,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