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4日02:27 华夏时报

  外资来了

  外资来了 凶猛减持或令反弹夭折

  ■本报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上周,低迷已久的A股终于借着外资抄底的东风抖了回精神。

  在A股冲关MSCI的强大预期下,5月31日,A股被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的连续巨额申购引爆了行情,上证综指成功站上2900点,并保持了几个交易日的强势。截至6月3日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938点。

  外资再次开始出手抄底A股了?

  事实上,A股的底几乎每次都被外资所抄。似乎嗅觉灵敏的外资总能先国内投资者一步结束悲观情绪,捡到廉价筹码。

  但这一次也有不同观点认为,目前展现出来的外资抄底,并不是单一意义上的外资。因为在资本流动更为便利的条件下,内地外汇资金流出,内地企业在海外赚取的外汇,都可以通过相应渠道进入内地股市。所以这次的抄底更应该看作是各路资金的混合。

  不过,增持的资金量相比汹涌的减持仍显得小巫见大巫。本轮反弹中,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东借机减持,在5月26日到6月1日期间,二级市场的的净减持额就超过50亿元。而整个5月,限售股减持超过178亿元。

  “其实在这一轮行情里,A股投资者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从散户到大鳄,从内资到外资的转移。这轮行情里蓝筹的价值再度凸显,监管层的政策也很给力。这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重新站在了60日均线上,无论技术面还是基本面,回暖都可期待。”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记者表示。

  外资抄底

  事实上,早在5月最后一周,外资的抄底就现出苗头。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沪港通突然出现北向资金的大幅放量。

  国泰君安的数据显示,4月下旬到5月24日之间,沪港通整体萎靡不足10亿元,持续南向超过20天。但这一情形在5月末出现转折,在5月25日突然出现15.66亿元净北向资金,总体突破10亿元阈值,出现放量情况,显示嗅觉灵敏的外资开始进入 A 股市场。31日,沪股通的净买入额继续放大达34.37亿元人民币,创4个月新高。

  在5月26日至6月1日期间,沪股通的累计净流入超过112亿元,一举突破之前几十亿的常规量。

  而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连续净申购也引起市场广泛瞩目。5月下旬以来,该指数基金接连收到数亿级的大单净申购,最近一周该指数基金净流入资金已达60亿元人民币。

  南方A50是海外最大的RQFII A股ETF,追踪富时中国A50指数,该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总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组成,前十大成份股分别为:中国平安、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万科、中信证券、贵州茅台、农业银行、北京银行。

  其持续的大单净申购也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海外资金对A股的看好,以及对其能够纳入MSCI国际指数充满信心。

  来自外管局的消息也同样振奋人心。5月份,外管局投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新增额度1.52亿美元,分别由华南永昌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和日盛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获得1.02亿美元和0.5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至此,外管局已合计批准273家QFII累计发放810.98亿美元投资额度。

  与此同时,QFII 4月份在沪深两市新开了14个A股账户。其中,沪市6个、深市8个。数据显示,这是QFII连续第52个月有新开A股账户。

  来自外资的多重好消息终于引爆A股行情,推动上证综指一举站上2900点,并且经过几个交易日进行了成功巩固。

  不过,不少私募仍认为这轮反弹持续短暂。银帆投资总经理李志新就表示,这波行情可以参与,但只是一个反弹。“这一波虽然比3月份的安全边际又要高一些,但整体上我仍坚定看淡今年市场,以休养生息为主,趋势性机会概率不大。”

  减持凶猛

  市场这来之不易的反弹,令不少投资者倍感珍惜。但与此同时,这轮反弹也成为不少机构和上市公司股东们减持的机会。

  数据显示,仅6月1日和2日就有包括永贵电器、巨星科技、沪电股份、冠昊生物、华东数控、新宙邦等20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减持公告,很多还是控股股东减持。

  这些减持也大多在反弹的两三个交易日里完成,基本渠道就是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平台。根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减持合计套现超过37亿元。其中,大洋机电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鲁三平于5月31日一天就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73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09%),减持均价为9.56元/股,共套现7.81亿元。

  而在此前的几个交易日中,减持就已经开始。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在5月26日到6月1日期间,二级市场发生累计增持约16.54亿元,累计减持则达70.78亿元,合计累计净减持54.24亿元。

  这轮反弹中,抄底反弹与巨额减持的时间几乎不谋而合。而减持排名靠前的公司分别为海澜之家、德尔未来、快乐购、禾丰牧业、双塔食品。

  放眼整个5月,减持行为也远超平时。西南证券统计,5月份公告限售股解禁后的减持规模环比增加六成。5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计减持市值为178.11亿元,比4月份增加66.81亿元,增加幅度为60.03%,为2015年7月份以来最高,处于历史偏高水平。

  尽管减持凶猛,这也只是个开始。根据统计,整个6月,有130家上市公司的153亿股限售股面临解禁,解禁市值高达2434亿元。

  如此高额的减持不免让人担心反弹的夭折。

  “去年股灾前,大股东就减持了近1万亿。今年又快到6月中旬,且还有加入MSCI的预期,出现股指倾泻的概率不大。但巨量减持确实可能吞没来之不易的反弹,市场能否站稳,加入MSCI将是本月最大的悬念和支撑,但仍不足以催生系统性行情。”一位北京的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