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4日07:48 中国经营报

  “双创”关键在于对接和增值

  杨旭

  目前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上,未来将是一个超过500亿智能设备组成的互联世界。这一趋势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云,还有智能家居、交通、健康、教育领域等,新技术正在推动无数的创意、创新和新创公司涌现,这些新创公司就像“爆米花”一样遍地开花。“爆米花”将成为“双创”的新常态,使“双创”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活跃的创客团队和创新项目不计其数。

  创业一定要创新,但创新不一定要创业。前段时间我看到关于“互联网+”和“+互联网”的讨论,它包含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两方面创新。发展新经济,光靠“互联网+”是不够的,一定还要在“+互联网”上有所突破,也就是通过“双创”让实体经济对接互联网,抓住智能增值,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双创”能否成功,关键点首先在于增值,而增值的途径就是智能。产业创新正在朝着智能化发展,智能平台将成为增值的平台和产业创新的起点。万物智能并且连接到云,“物联云”将改变一切。当每个“物”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能作为数据被捕获记录下来、实时计算,并且从任何地方访问这些数据,这些“物”将成为智能的源泉。企业将以之为基础,推出全新的智能化服务及体验,实现差异化竞争,这就是增值的过程。智能化带来巨大的增值空间,也只有通过增值才能实现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双创”成功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对接。这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要实现供需的无缝对接,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像英特尔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已经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创客开发模块,降低了创新门槛。现在许多创客们做的是小而美的创新,与其每一个创新产品都瞄准创业、融资、上市,不如遵循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让它们与实体经济对接起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催生了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所以要推动“双创”的跨产业协作,让创客技术成果真正融入到工业和零售业的大部分领域。创客们要研究和瞄准真正的市场需求,大胆探索创新机会,努力将创意和需求对接,促进大公司和小公司互补,不同产业的跨界融合、价值链的分工合作,共同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是促进整个创客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对接。从创客成长阶段来看,有四个关键环节:首先必须扩大创客生力军的规模,让更多的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参与到创新中来;其次要帮助创客实现从创意到原型,也就是从0到1的突破;然后是实现从原型到商品的跨越,也就是从1到100的飞跃;最终帮助创新创业者实现业务发展的规模化和创新的良性循环,也就是从100从1000甚至更远。产业界要为创客成长阶段中的每个关键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支持,让每一个环节都有增值。

  第三是持续创新与创新文化的对接。“双创”不能只是搞一些“短平快”的公司,今后三五年或就消失了,而是要寻求长期、良性的健康发展。新创企业没有文化精髓支撑,可持续发展就成问题。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深刻而持久的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广泛地营造创新环境,深入地激发创客创新精神,使之成为推动双创持久发展的动力。

  有了“双创”,新的人才红利将会替代人口红利。有想法就去实现,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在智能互联新时代,我们要开启“双创”的智能互联新篇章。我们最近启动了英特尔中国“创客爆米花计划”,目的就是想要助推中国创客运动的持续发展,在创客的增值和对接上发挥价值,做创客的全程价值伙伴。

  作者系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