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4日16: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青岛6月4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殷勇4日在青岛表示,相对于世界上其它主要经济体而言,中国货币政策的回旋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殷勇是在“2016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说这番话的。他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从传统政策工具越来越向非传统工具转移,最开始把利率从正值降到零,后面又进一步实行了扩展资产负债表的量化宽松政策,在这些政策未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一些主要的中央银行又实行了负利率政策。现在,又有一些人提出了一个更新的货币政策概念,就是“直升机撒钱”。

  殷勇指出,相比而言,中国经济目前还处在一个中高速的增长水平,核心通胀还保持稳定,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工具、准备金率都有正常调节的空间。他强调,中国央行没有进行量化宽松,从这一点看,中国货币政策回旋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当前的形态,殷勇表示,“稳健”是一个准确的描述。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资本流动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等。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就要统筹协调好这些不同的方面,而不能只看其中的某一个指标或者某一个角度,所以说稳健性是中国央行追求的货币政策目标。

  殷勇认为,包括中国在内,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都面临五方面挑战。

  其一是在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他表示,虽然很多人对货币政策给予了更高的期待,但货币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问题。

  其二是在债务可持续性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实施货币政策。低利率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但会同时降低去杠杆的动力;高利率可以推动去杠杆进程,但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其三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做好货币政策的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之间的权衡。

  其四是如何做好宏观政策和微观调整之间的平衡。

  其五是如何做好各种政策的协调。他表示,当下央行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越来越多,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结构优化等,但是央行拥有的宏观政策工具数量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有限工具和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挑战。(完)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