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3日11:06 华夏时报

  PMI玄机:货币水龙头趋紧,6月会有“钱荒”吗?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5月31日,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满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公司刚从2016丝博会谈下不少外地客商的合作,企业订单猛增。而在这届丝博会上,仅丝绸及相关企业,就与山西、陕西、重庆等地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12个,涉及金额8000多万元。

  然而,在浙江,传统的棉纱正由此前的旺盛需求逐步转淡,客户多按订单采购销售,而6月订单并不多。订单的微妙差别,恰如5月的PMI一般,尽管大面上平稳,然而细节处,经济下行的隐忧仍在。

  6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PMI为50.1%,与上月持平,非制造业PMI为53.1%,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PMI数据也反映出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市场供需矛盾比较明显。从分项指数来看,五大分项指数出现分化,显示制造业下行压力犹存。稳增长仍需持续发力。

  不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高于临界点,表明经济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指标有涨有落

  感受订单相比一季度有所回落的,不仅是传统纺织行业。

  按照PMI的分项数据来看,5月新订单指数为50.7%,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临界点。不过,在订单略有回落的同时,生产指数却较上月有所回升,收于52.3%,连续3个月在52.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订单和生产相背离,将对下一步企业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在生产持续扩张的带动下,企业采购意愿有所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5月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46.8%和47.6%,分别较上月回升1.3和0.2个百分点,显示部分企业可能有主动补库存的倾向。但随着大宗商品涨势减弱,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至55.3%,为连续5个月上升后首次回落。

  “先行指标新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出现分歧,表明制造业厂商对未来数月形势较不看好,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对未来的判断相对乐观。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4%。不过,作为逆指标,该指数重新回升并不算是个好消息,显示供应商配送时间有所加快,还没有到忙不过来的地步,反映出很多制造业企业开工率尚不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有个好消息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同时高耗能制造业PMI回落至临界点以下,这说明在一季度经济企稳之后,政府开始把政策重心拨回到调结构去产能上面来。

  在赵庆河看来,5月制造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消费升级相关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去产能进一步取得成效,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PMI明显回落,均在临界点以下。

  “去库存仍在继续但力度减弱,对制造业PMI企稳形成支撑。考虑到地产、基建行业走势仍强劲,未来大宗商品有望再迎回涨,并对企业补库存形成一定带动;但考虑到供给侧改革攻坚深入,加库存幅度将弱于前两轮经济复苏时的情景,制造业增势或更趋温和。”中信证券最新研究报告称。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持平的PMI验证了经济增长基础仍不够牢固。

  “整体来看,中国经济未能维持一季度的复苏之势,目前逐步筑底。中国政府仍需充分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和审慎的货币政策,以阻止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莫尼塔投资的研报显示。

  事实上,5月初《人民日报》刊登的权威人士专访文章《开局首季问大势》明确中国经济L型运行,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之后,“一行三会”不约而同地收紧了监管的尺度。一场收缩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监管风暴,已经强势来袭。

  有分析认为,这一表态意味着央行后期货币政策将有所变化,政策指向也更偏向为改革服务,为去杠杆去产能服务。

  “尽管这个表态并不意味着央行会立刻主动收紧流动性,但肯定不会再更进一步地放松货币了。那么,在后期特别是6月份资金缺口较大的时候,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最终形成的效果就是资金面的偏紧,值得警惕。”华创证券分析师表示。

  尽管目前资金面仍相对宽松,但投资者普遍担心6月中下旬流动性可能再度抽紧,这也使得债券投资者不敢轻易做多,怕重蹈4月的覆辙。”业内人士称,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及宽松力度仍存分歧。

  业内人士表示,调控政策将向“宽财政+稳货币”转变,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具体来看,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在减税降费、优化支出结构和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在教育、医疗、农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加快对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和地方税务体系的建立。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一季度财政货币稳增长政策效应在二季度仍将延续,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托底作用显著。政策基调回归稳健,启动新一轮刺激概率较小。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