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3日06:56 第一财经日报

  A股等待 上涨集结号

  张志斌

  2015年11月初,在券商股和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带领下,大盘进入了第四季度反弹行情的“最肥美阶段”,11月5日当天成交额超过1.6万亿元。

  经过2016年1月份的股灾3.0后,3月下旬大盘再次进入了反弹高潮,在券商股带领下,3月21日大盘成交一度超过9000亿元。

  到了5月31日和6月1日,同样是券商股引领的反弹,6月1日成交却仅仅超过6500亿元,6月2日大盘就已经开始缩量,成交额仅仅略多于5600亿元。

  在权重股整体保持休整的态势之下,A股市场的盘整仍在继续,上证指数周四全天的振幅甚至都没有超过20点,而成交量则开始出现减少,不过个股走势仍然保持火爆,涨停个股家数有所增加,创业板指数涨幅也再度领先主板,股指何时再度突破上攻3000点则成为了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

  从市场全天的走势来看,沪深两市股指全天维持了窄幅震荡走势,早盘低开冲高,再在早市收盘前回落,午后继续回升,在经过一波回落后尾盘震荡走高的整体走势,基本延续了近来的节奏。上证指数最后涨幅0.40%,成交1851亿元,深成指涨幅0.64%,成交3755亿元,创业板指数涨幅0.91%,成交1184亿元。两市全天成交560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近950亿元,个股成交活跃,两市近60股涨停,较上一交易日进一步增加。

  对于这样的走势,中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秦培景等认为,经历了较长期的缩量调整后,A股进入了多事之夏,整个6月可能对A股造成系统性影响的事件比较多,包括A股加入MSCI基准再审议、美联储议息会议、信用风险演化、投资等宏观数据公布等。

  加入MSCI预期升温是近来市场风险偏好修复主因,博弈型资金入市推升市场。随着停牌规则明确等因素提升了A股加入MSCI审议通过的预期,这次上涨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明显的增量资金入市信号。近日南方A50ETF出现大单申购,而沪港通5月31日的北向净买入也达到了34.36亿元,创下今年1月27日以来的最高值,这些渠道的资金大概率都是基于博弈A股加入MSCI而流入的。

  中信证券认为,加入MSCI对A股有渐进和结构性影响,但短期不足以催生系统性行情,需冷静看待A股加入MSCI基准的影响。根据测算,若A股以5%权重纳入MSCI指数,带来的增量资金在1400亿元左右,若只考虑被动配置性资金,约230亿元,而且其带来的实际资金流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结构上最受益的个股大都集中在金融和能源领域。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宽度来看待MSCI决议背后的中国市场发展,MSCI指数作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推动A股纳入MSCI指数将成为“迈向统一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步。

  与此同时,5月中旬开始中信证券监控的大小盘择时指标逐步从低位上升,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已经稳定位于85%~100%的高位,虽然前期交易量的萎缩使得指标领先期变长,但历史经验显示,指标持续位于高位时,市场整体氛围较好,系统性风险不大。

  基于A股加入MSCI预期抬升带来博弈性资金流入,再考虑到基于交易数据计算的择时指标位于高位,中信证券认为市场短期修复可期。在前期存量博弈和市场交易量萎缩的环境下,A股加入MSCI预期带来市场渴望已久的增量资金,反弹的小确幸背后,是中期难得的调仓机会。中期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可能抬升A股风险溢价(ERP)趋势不变的判断下,建议拥抱逆周期,寻找确定性。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也表示,股指在周二大涨之后出现短期盘整消化非常正常,毕竟市场此前在3000点和3100点附近都积累了不少套牢盘,虽然现在市场有增量资金开始进入,但同样限售解禁的压力也不少,夯实基础再上涨总是好于暴涨暴跌的走势,A股尽管短期并不具备大幅走高的基本面,但下跌的空间同样也非常有限,短线反弹可轻仓参与,大举加仓还需要满足更多条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