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2日15:50 21世纪经济报道

  五矿中冶重组“成婚” 后续进入深度实施阶段

  6月2日,五矿与中冶重组大会在京召开。这是继去年12月国资委宣布2家企业重组“喜讯”后,双方正式举办战略重组“典礼仪式”。此次重组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这两家世界500强央企的重组将正式深度实施阶段。

  五矿中冶战略重组“典礼”

  业内专家:强强联合 新五矿将成为国际矿业航母

  6月2日,中国五矿集团(以下简称“五矿”)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冶”)重组大会在京召开。继去年12月8日国资委宣布五矿、中冶重组的“喜讯”后,此次重组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上述两家世界500强央企战略重组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位中冶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俗的形容此次大会召开的意义。“如果说去年底是宣布喜讯的话,这次发布会相当于两家央企重组的盛大婚礼!”

  据该人士介绍,5月9日,中冶集团原一把手国文清履新五矿“二把手”,担任五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此后,两家央企的重组正式拉开帷幕。近日,两家公司的财务、人力等部门已经开始初步对接。

  “前十大国际矿业巨头中,没有一家是中国公司,中国急需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

  中国五矿董事长、党组书记何文波在会上表示,本次重组是落实国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要求,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经过重组,新的中国五矿资本实力和资源掌控力均大幅跃升,企业发展空间也获得进一步拓展,具备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基础。

  何文波强调,公司各级经营者、管理者要加快重组整合,确保重组红利释放;要求各所属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发展,要确保打赢今年的提质增效攻坚战。

  国文清则指出,后续重组工作,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战略先行,加快管理有序对接,统筹设计优化集团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管控架构,确保重组后的新中国五矿科学规范高效运行;要稳妥推进整合融合。要本着先易后难、审慎果断的原则,优化业务布局,在重点领域推进业务协同与整合。

  此前在去年12月的发布会上,中冶集团总经理张兆祥曾介绍,初步确定的重组方案将分三步走:在2016年年内完成战略和管理体系上的融合;第二阶段,业务层面的融合将在重组第二年进行;最后一个阶段是进行双方业务分类和细致的管控等内容的深度融合。张兆祥曾预计整个重组完成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五矿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重组后的新五矿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拥有24万员工。2015年合计营收超过4300亿元,体量超过了BHP、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将成为全球金属矿产行业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在大会上肯定了上述两家央企重组的战略意义,并对后续重组整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赵武壮认为,五矿和中冶的整合,是一次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重组。五矿在矿产贸易和海外矿产资源、渠道方面有独特优势,而中冶在冶金工程方面也很强。两家重组可以理解成双方为提升效益而主动重组的市场化“恋爱”,双方的整合将极大提升中国矿业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资专家李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五矿与中冶的重组,是围绕矿业产业链整合思路下的央企重组试验。对国内过剩的钢铁矿业产能转移、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重组顺利成功,将成为央企重组的一个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模式,有望在下一阶段106家央企重组中进行推广。

  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用简短的英文单词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Congratulations!Wait and see!”

  李新创表示,对两家矿业巨头重组的典礼仪式,首先要表达祝福。其次,他主张用定量的方式来评估这次重组,“我们衷心希望这次重组能够成功,但是不能否认,过往中国企业在海外有许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希望重组之后的新五矿集团能够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真正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