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1日01:47 证券时报

  【一缕清辉】中概股想回归A股市场需要增强自身实力,以此实现持续盈利。

  宋清辉

  中概股回归并不是无路可走,能否回归取决于它们自己。只要符合几个硬性条件,就算借壳道路封锁得再死,它们也能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在国内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过,资本市场对此事似乎比较着急,毕竟大量资金都认定中概股的回归会以重组、并购或借壳为主,如果这些重要通道被堵死的话,炒作便失去了价值。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5月13日表示,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目前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规定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日后若有修改和调整正式向社会公布。这番言论,对中概股而言还是会引发担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回归A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中概股,笔者要提两个简单的问题:这些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海外上市之后为什么要回国?笔者认为,话说直白一些,部分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圈钱。之所以在海外上市,是因为在A股上市有连续盈利条件,大量赴美上市的科技型、互联网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未来能够回归A股市场,极有可能因为连续亏损而被风险警示,然后停止上市,这自然是中概股最不想经历的。

  虽然在海外上市的条件宽松很多,但不少宣布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在某些方面并不能适应环境,也常常因为各种情况被各种机构看空。海外上市的梦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大量企业赴美上市之后并不一定能够享受到资金盛宴,企业知名度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大量的投资者、机构不断质疑。在美国这一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它们随时有可能被挤出市场。

  中概股想回归A股市场,尤其是想通过借壳回归,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是出于换环境的侥幸心理。因为目前A股的制度还没有那么严格,至于连续盈利能力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做”出来。更何况,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要高于美股公司的估值水平,在A股市场上更容易实现造富神话。

  值得一提的是,和很多企业争先恐后希望在A股上市不同,一些企业做强做大之后并没有上市举动,因为它们意识到一旦上市,公司的股权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员工享受到的收益将会被股东剥走,公司也很有可能发生动荡。

  也许有人认为,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允许科技型企业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腾讯阿里巴巴成功的案例清楚表明,互联网、科技型企业是能够实现大幅盈利的。但是,我们要知道,长年累计亏损,主要依靠投融资生存的科技型、互联网企业比比皆是,最终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数量极为有限。一部分依然在死撑,但大部分已经消亡。如果在A股上市的大部分互联网、科技型企业支撑不住,那么谁来为投资者的利益负责?

  因此,中概股想回归A股市场必须要淡定,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需要增强自身实力,增强自身研发、推广、盈利等综合能力,以此实现持续盈利。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笔者认为,无论中概股在海外市场规模如何,成效如何,想回归A股就必须要按A股的规矩来做,因此监管层对回归的中概股有从严监管的需要,条件无法实现的可以选择新三板。当然,中概股回归不易的问题,都应该归结于自身。如果公司能够真正做好运营管理、实现盈利,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

  (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中国城镇化为什么有问题?

中国的旧型城镇化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旧型城镇化异化为房地产开发地产,第二就是各地争相建设超大规模的城市。这造成的大拆大建侵犯了民众的利益,然后就是小城市偏枯,特大城市疯长。直接导致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占地面积过大,投资效率低下;其次是各级政府债台高...

如何找出牛股的技术优势

能否跳出唯技术优势的限制,把技术优势内化成对整个产业竞争优势发把控,完善自己对所属整个产业发展的撬动,已经成为众多从导入期到快速成长期的技术类公司的关键。

把房地产当支柱有什么可怕后果

泡沫是一种中间现象,这是资本过剩必然会产生的一种中间现象。根源在于城市化推动了资本过剩,资本过剩导致了大量的资本活动,这些资本活动在某一市场集中爆发,就产生了泡沫现象。

中国能靠什么来超过美国?

本质上讲,世界上各主要文明体在进行一场竞赛,看谁能首先通过变革走出当前的困境。这一场竞赛的胜者将会是未来几十年乃至本世纪世界文明的领导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