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0日01:2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一鸣

  近期,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违规情况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大。

  5月18日晚间,深交所八菱科技(002592,收盘价29.84元)、欣泰电气(300372,收盘价14.52元)给予公开谴责处分。而就在5月17日,金亚科技(300028,收盘价17.66元)也收到深交所公开谴责处分。

  据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梳理,5月份以来,包括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在内,加上零七股份(000007,现更名为全新好)、天龙光电(300029,收盘价10.79元),已经有5家公司遭遇深交所公开谴责处分。被谴责的原因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也有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各种违规行为。

   八菱科技存两处违规

   具体来看,八菱科技存在的违规行为主要有两处:一是没有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重大进展,2015年9月30日,八菱科技披露《关于投资设立并购基金暨关联交易的公告》,称八菱科技拟与公司董秘兼财务总监黄生田共同设立“八菱投资基金”,再由八菱投资基金与前海禾华资产、嘉实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规模为6.01亿元的并购基金。10月16日,八菱科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上述事项。

  不过,经深交所查实,嘉实资本在关注到八菱科技公告后,于10月13日致电公司核实具体情况,称嘉实资本并不清楚与八菱科技合作设立并购基金一事。八菱科技在嘉实资本就设立并购基金事项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披露该事项的重大进展,且继续于10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了相关事项。

  八菱科技另一项违规行为主要为相关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此前,因公司股票2015年11月26日、27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11月30日八菱科技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并称没有任何根据深交所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但在随后的12月1日,八菱科技披露公司拟对八菱投资基金增资1.9亿元;以及关于八菱投资基金拟出资设立盖娅八菱;12月7日还披露,八菱投资基金参与认购盖娅互娱定向增发股票等事宜。

  经深交所查询,八菱科技在2015年11月27日前,已筹划并拟定上述事项。八菱科技11月30日披露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不真实,12月18日披露的《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回复的公告》不真实、不完整。

  鉴于八菱科技及相关当事人的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深交所对八菱科技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瑜、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黄生田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欣泰电气及当事人被公开谴责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发现,相较之下,欣泰电气本次遭公开谴责的人员更多。5月18日,深交所与欣泰电气均发布公告称,因后者及相关当事人存在相关违规行为,对欣泰电气及18位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处分。

  涉及的违规行为主要有:一、欣泰电气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温德乙在2015年期初非经营性占用欣泰电气资金余额6387.79万元;二、欣泰电气2015年度财务报告被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情节严重。

  年报同样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且情节严重的还有金亚科技。公司2015年报拖到了披露季最后一天,并被新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问题是金亚科技2014年报中相关财务数据与此前披露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且无法确认。

  而零七股份则存在多项未披露事项的违规行为。深交所谴责公告显示,零七股份未按规定披露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重大借款事项、重大诉讼事项,对外提供财务资助事项,且前期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天龙光电则同样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而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责任编辑:赵文伟 SF182

相关阅读

股市进入充分释放风险的新阶段

经济和股市同时结束了之前依靠外力的“抵抗式反弹”(经济依靠强行加杠杆、股市依靠国家队,但都后患无穷)而进入了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里,经济和股市都会充分释放风险,承受短期之痛也自然不可避免。

造假在A股就没有断过

很多人现在都懒得造假,老板一高兴,说停牌吧。干嘛停,就说重组呗。股民一听,兴奋啊,开盘追进去。股票涨了几天,老板一看,韭菜进来的差不多了,马上再次下令停牌。过一阵看到大盘指数不错,开盘来了一句:不好意思,重组没搞成。

供给侧改革政府如何“有所为”

政府起作用的时候,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有些事情不能干,不能直接组织融资,直接操办项目,不应该去指定技术路线。官员怎么能知道哪个技术好?不要说他们不知道,企业家其实也不知道。这都应由市场决定,由市场判断。

被削弱的全球金融防御体系

如果今天要爆发金融危机的话,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比以往更严重。当然,由于各国央行会迅速使出一连串市场运作来对任何冲击做出反应。但在危机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可以用来防止通缩和实体经济崩溃的工具其实受到严重制约,尤其是在当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