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9日06:43 第一财经日报

  让市场 决定产能

  构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干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去产能”可能是最需要攻坚的部分。

  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老话题。痼疾之所以难愈,根源还在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不当干预。解铃还须系铃人,过剩产能形成的根源是非市场化,那么,终极解决方案只能是让产能配置回归于市场化。

  回顾过剩产能的形成过程,是政府的各种行政激励、补贴扭曲了市场价格,并形成了独特的、替代市场价格的“政府价格信号”。具体来说,过去这些年,地方政府成了配置经济资源、刺激产能扩张的重要平台。举凡工业用地、信贷额度、环境污染容量、税费优惠乃至劳动力资源(如技校学生),曾经出现在许多地方补贴产能的红头文件里。在产能高歌猛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产能推手其实各有斩获——或者是政绩,或者是免费午餐,但社会总体上却往往“收获”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金融风险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下滑。去产能首当其冲的八大行业即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中,许多都可以看到这种形成模式的影子。

  令人叹息的是,在历次产能过剩累积成社会性问题后,政府用来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基本上是当年刺激产能的方式的反向操作。

  另外,企业预算软约束也会造成扩张冲动,进而形成过剩产能,这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尤其常见。究其实质,同样可以归为非市场化所致。

  由于一直不是市场在起决定性作用,产能过剩的反复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去产能虽是近期热词,但却是老生常谈。回溯政策会发现,其实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可后来结局如何,自不待言。

  如果产能过剩不能有效抑制,则中国经济形势必然日趋严峻。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无声的惊雷”,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不少企业成为“僵尸企业”、苟延残喘,正是它们拖了全要素生产力的后腿。

  坏的产能不出清,好的产能就长不大。消灭过剩产能不入虎穴,供给侧改革就难得虎子。去产能的意义,正如《庄子》的寓言,江河东流,源源不断给大海做增量,而大海靠“尾闾泄之”可保持平衡。去产能就是打开市场的“尾闾”。

  回归市场是解决产能问题的不二法门。

  去产能,首先要区分周期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对于前者,不宜“一刀切”,对于后者,则要坚决果断。

  在目前的特殊阶段,去产能自然少不了政府的参与,而从中长期看,应该同时考虑到行政力量如何有序退出,自然过渡到市场化。

  去产能背后需要同步改革的,就是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作用巨大,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这种激励性体制关系很大,然而久而久之,也积累了经济运行中的若干矛盾、问题。产能过剩、高房价、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都是以GDP为核心的政府考核体系的副产品。考核体系调整,则市场主体关系更容易理顺。

  去产能不可避免会有阵痛,尤其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但正如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所说的,甘蔗没有两头甜,对待这样的阵痛应有决断的意志。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指出,要让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去产能正是落实这个战略方向的关键一役。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经济数据掩盖了结构性矛盾

我们今天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必须要从总量的数据转到结构性的矛盾。所谓的CPI并不能反映中国真正的通胀情况。我们谈通胀不能只谈那几个行业,不能只谈传统制造业,不能只谈工业产品,不谈老百姓的生活。

在迪拜做投资需要注意什么

做金融生意的,首先讲究的就是要扎堆。机构越密集,人所越旺越好,越容易沟通信息和促成交易。在这一点上,迪拜算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迪拜很清楚,金融生意说到底是人的生意,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做金融的人留吸引住,生意是不会不来的。

工行买下伦敦神秘金库为哪般?

作为世界资产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麾下的工行标准银行昨天宣布将收购巴克莱银行的金库,成为第一家在伦敦拥有自己金库的中资银行。在伦敦业界看来,这再度提升了中资银行在伦敦金融城的地位。而伦敦老牌的几家金融大鳄,都在相继退出大宗商品交易市常

乐视下一步就是要上天

2016年的春天融资最火的莫过于乐视体育,那都是投资人挤破脑袋都拿不到份额。现在,乐视的老板贾跃亭已经靠体育、电影等多个PPT搞到上百亿的资金。下一个PPT会是什么业务呢?掌柜的猜是造火箭。真不是开玩笑,贾老板趟过令计划那条河之后,下一步就是要上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