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9日16: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斌 北京报道

  5月9日,权威人士再度在人民日报上发声谈论中国经济。从报告内容来看,管理层对于供给侧改革态度变得坚定,对大水漫灌式的操作进行了否定。一时间,整个金融市场出现重大震荡,债市亦受避险情绪传导,长端利率走低。

  长债是否应该追高?对此,国金证券债券研究负责人潘捷答案为否。原因有三:

  第一,今天的债市上涨表现了对之后经济走弱的预期,但是目前来看,供给侧改革虽是主线,需求侧依然无法被完全摒弃。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是国策,国家三令五申需要进行推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另一方面,需求侧不可能完全被抛弃。但是目前经济压力依然很大,如果完全摒弃需求侧调控,整个资产负债表出现收缩的可能性很大,“债务—通缩”式的缩表可能带来较大风险。这次管理层再次强调供给侧改革,和一季度信贷大幅上行不无关系。所以,之后需求侧的推动虽将少许“收敛”,但是料依然会在必要时展开,经济失速下行的风险不大。

  第二,管理层“脱虚向实,金融机构去杠杆“的态度没有变化。文中提到“尽管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特别是银行体系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也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其中,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去杠杆将是金融市场的一个不变旋律,债市加杠杆的套息策略需要谨慎。

  从之前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情况来看,2016年5月起,人民银行在每月月初对三家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抵押补充贷款(PSL)。目前基础货币的投放更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并非让资金滞留银行间。对于债市来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才是债牛关键,目前“钱往银行间之外挤”的态度没有变化。

  第三,虽然避险情绪推升了周一的债市,但是债市有着自己的问题。“去杠杆,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乱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说明信用风险结构性爆发压力依然存在。一旦信用风险爆发,那么对于利率债来说势必也会产生流动性冲击。

  因此,潘捷建议,对长端利率债见好就收,对于信用债则依然需要持谨慎态度。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