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华青剑 专栏)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长期以来,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缺位一直是现有金融体系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原来只关注城市客户、大企业的金融服务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需求,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亟待大幅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资料图)

  他表示,以四川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80%以上的农业或小微型企业达不到银行抵押物要求,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而具有贷款资格、需要贷款的企业中,实际贷款额度只能满足所需资金的60%。这类情况并非四川一地,而是在全国普遍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除了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行政要求和政策引导外,更关键的是要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更多社会主体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刘永好带来了《关于支持发展多层次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奠定基础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多层次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刘永好建议:

  1、 发挥金融机构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支持在金融资源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设立农业为主的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给予民营资本同等的市场进入机会。金融机构是农业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使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农业上;另一方面有关监管部门要支持在金融资源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设立专营农业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使得西部地区农产业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与专业性的金融服务。在这类金融机构的设立中,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熟悉市场、对农产业有充分了解的特点,鼓励民营资本的深度参与。

  2、 将现有惠农政策更多地向创新型的专业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进行倾斜。目前我国对于农产业制定了众多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农贷利息优惠等。但是目前这类优惠措施普遍集中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建议加大对于专营农业产业,并且直接服务于农村地区与农产业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为主的机构的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及农村地区提供专业化服务。

  3、建立政府为主导,政府、企业、民间共同出资的农业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化解农业金融风险,进一步改善农业金融环境。针对涉农贷款不良率高和农业产业自然灾害多发等风险特征,建议可设立由政府主导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对于经营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和创新型农业金融服务企业的坏账进行一定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在农业领域加大贷款投入。

  代表委员小资料

  刘永好,生于1951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人,祖籍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乡。毕业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四川首富。现任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1995年12月至2006年7月期间,担任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