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调研。习近平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围绕“十三五”期间经济规划问题,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结合本次贵州之行的线路及规划部署,《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对相关重点产业和上市企业呈现出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梳理。
创新农业、民生、信息化
从自身地域条件出发,贵州在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已经有所拓展,未来相关成熟模式或可向全国范围推广。
一、农业现代化试验田建设
以遵义县花茂村为例,近年该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8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7.62%。
据了解,村内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智能温控展示大棚采取“公司加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通过土地入股、平时务工、年终分红,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习近平在此次考察大棚后对企业负责人说:“我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中你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大棚不错,希望继续努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20年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创新驱动是核心,农业现代化是基础。
二、民生建设
在考察温控大棚时,有一个有意思的片段。一名正在劳动的村民表示:“(在这里)既挣了工钱,又学了技术,还照顾了老人和孩子。”习近平笑着说,那就安居乐业了。
除了农业现代化,习近平对于民生问题同样关切。本次考察中,有关民生方面,习近平强调了五个“要”:
一要依靠产业带动和必要的政策激励,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三要通过推进就业创业,发展社会事业,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四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五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
张希贤称,对于贫困的攻坚战,将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的碉堡,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这是一个很考验人的课题。
三、互联网信息化建设
2014年以来,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创建了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发展数据中心,远期目标为200万台服务器。作为大数据产业的重要载体,大数据广场汇集了51支创客团队、360多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
2014年,贵州省大数据信息产业总量同比增长62.2%。
2015年4月,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目前,在该数据广场上,已经云集了400余家企业 ,可以交易30种数据。有关利用大数据抢险的案例、健康大数据建设、互联网医院建设亦初步成型,待进一步成熟后,或可引入并推广至全国市场。
习近平在考察贵阳市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强调,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必须在信息化方面多动脑筋、多用实招。我国大数据采集和应用刚刚起步,要加强研究、加大投入,力争走在世界前列。
各地争试创新业态
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本次贵州调研中,他提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他还提出,要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而在不久前的5月,习近平在考察浙江时亦表示,农业现代化是“新四化”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从全国范围看,在农业现代化大发展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慧农业”等相关产业均具有投资机会。
早在2013年底,包括贵州、北京、重庆等地纷纷为发展该地区大数据产业筹谋。贵州表示,预计到2016年底,贵阳将聚集200家大数据企业,引进和培养5000名以上大数据研发与应用人才,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随着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微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微博]在贵阳贵安新区建立总投资额超过150亿元的云计算基地,贵阳市政府表示将会打造“七云”工程,推动建设面向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包括智能交通云工程、智慧物流云工程、智慧旅游云工程、电子商务云工程和食品安全云工程等。
这些云工程亦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
目前贵州已吸纳了包括据阿里、惠普[微博]、富士康、浪潮、中软等众多企业落户。
北京曾提出,到2016年,中关村要形成大数据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500家大数据企业和一批领军企业,具备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建成10个以上行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对国内外大数据创新资源的聚集整合,带动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重庆市也如此构想: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产业园开展大数据产业园试点工作,将打造2至3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数据分析高端人才,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