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双创”生态

2015年07月10日 13:59  财经国家周刊  收藏本文     

  在“十三五” 规划制定的窗口期,各省市围绕创新创业展开新一轮的产业规划。不同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是以龙头企业、大型投资机构以及产业中介组织为主力。

  如今,多方利益正在博弈中走向平衡。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生态,如何破解创新创业生态中的诸多痛点,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企业、政府都是一道难题,同时也是一道必答题。

  6月25日,在“中国未来经济论坛”上,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张景安、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苏贵光、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城市发展处处长林雄、万色城集团董事长朱海滨、一方集团总裁杨越、腾讯集团副总裁江阳、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好贷网总裁李明顺,就创新创业痛点、解决路径以及业态重构等话题展开讨论。

  创新创业之痛在哪

  对于创新创业的痛点,苏贵光认为创新创业的核心在人,很多创业的痛是缺乏企业家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举例说,有很多企业,刚到昌平园区时占地不小、规模也很大,但现在却倒闭了,就是人出了问题。

  杨越认为,创新创业的痛点主要分为市场、企业与资本三个方面,包括创新主体角色错位、创新战略缺乏清晰定位、创新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创新平台缺乏、创新文化零散、企业不重视管理创新、创新高端人才稀缺、资本追逐短期利益、不愿意“雪中送炭”等等。

  在杨越看来,这些问题都集中体现为目前的创新还处于比较“原生态”的阶段,创新的种子成活率还不高,急需进行合理的创新规划。

  林雄认为,创业者最大的痛点在于如何生存。创业者到一个城市,首先要解决吃饭、居住的问题,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都无法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创业。据了解,三年前深圳出台了住房政策,大量建人才公寓,对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目前有60多万人受惠于该项目。

  在张景安看来,创业最大的痛点在于方向的选择。中国技术发展过去是追赶型,中国产业要想提升到高附加值领域,需引领世界潮流。

  张景安认为,目前政府很多投资并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而且收益也难以确定。更为紧迫的,很多企业也提不出来未来发展的规划。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资金投出去没有结果,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会很成问题。在如何确保创新、创业正确性方面,中国需要有所突破。

  对于当前备受推崇的电商创业,朱海滨认为其痛点有三:缺乏“造血”功能,无广告无流量;缺乏核心产品,电商没有定价权,保障不了价格体系;客户没有忠诚度。

  针对这三大痛点,朱海滨介绍,万色城集团分别通过将其电商创业平台变成碎片化流量入口、推出独家优质的产品、对客户进行物质加精神双重锁定这三种方法一一破解。

  此外,朱海滨还指出,目前的创新工场、众创空间、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主要还是为有资源的个人和中小企业服务,普通大众在创业方面得到的支持很少。

  江阳认为,创业的痛点在于企业没能深入研究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另外,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政府支持有很大关系。江阳表示,最初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并没太多引起政府关注,但现在政府对互联网企业关注很多,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更加智慧的政府管理。如何做到不“一管就死”,对于政府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谁来主导创新

  大的创新、创业项目究竟由谁来选?政府机构,还是龙头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如何划清界限?

  对此,张景安的观点是,政府不能选项目。政府的精力就放在制造创业环境上。真正的创业创新奇迹都在政府视线之外。

  而曾负责北京市昌平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的苏贵光表示,不管大的企业投资还是小的创业,都需要政府提供公共资源,因此政府需要选择。他举例说,曾经有一家生产盾构机的企业,要到昌平建厂占300亩地,投资非常大,描绘前景非常好。但最终没谈拢,原因在于,一是该项目不符合北京市整体发展规划,二是昌平没法提供足够土地。

  此外,苏贵光认为,政府要做企业能力之外的事情。如昌平将高校、科研单位,国家级、北京市级的研发中心在该区的实验室整合成一个平台,供企业共享、使用。

  对于产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等众多创业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林雄认为,这是市场化投资的一种方式。现在,投资正从原来投资一个专项,转向构建众创空间,召集一些有潜力的创业者,然后根据创业企业表现再考虑是否投资。

  在张景安看来,孵化器围绕大企业展开才是最佳方案。因为大企业有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可以打造创新链。这样的创新第一是有资源、有人脉。

  江阳介绍,早在2011年,腾讯集团就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现在正在营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众创空间。腾讯集团计划三年内累计投入100亿,扶持出100家市值超过1亿的合作伙伴。

  杨越认为,“市场化”的孵化器,能给创业者提供商业市场的培育,提高其创业成功率。例如,一方集团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很多资源,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市场”——创业平台成功的关键。

  创新根本在于“重构”业态

  中国大部分创业公司都耕织于互联网,商业模式单一,行业竞争白热化,并陷入不烧钱就难以生存的怪圈。互联网企业怎样才能走出既有模式,又需要怎样的创新来推动行业发展?

  朱海滨介绍,万色城集团就对以阿里为代表的平台电商和以京东为代表的自营电商两大传统电商模式进行了颠覆和创新。到今年一季度,其平台上55%的网商都在盈利,这与淘宝集市店5%的盈利率有天壤之别。

  据了解,万色城集团在平台上建立了产品支持、物流支持、技术支持、顾客服务、市场营销和店主支持这六大系统,为网商和用户提供精细化运营服务,从而助力其创业成功。

  朱海滨补充道,这六大系统好比漏斗一样,把创业的所有流程彻底过滤简化到一个环节——推广和销售,万色城平台网商只需要负责这个环节。其他所有事情都由万色城集约化、高效率地完成。

  刘若鹏认为,创新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影响巨大,而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从0到1的颠覆式创造。科技企业的创新也不是单纯为了解决就业,应该是为了让人类进步,用企业模式推动技术发展。创新是即将到来的尖端装备革命,是人类活动空间的开拓,是生活的变革。

  在从事多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李明顺眼中,互联网本质是释放潜能,是解放生产力。以互联网金融为例,资金要想释放最大潜能,就必须依靠互联网。目前,中国有20万银行网点,未来五年或十年后恐怕将只剩下一半。

  李明顺还表示,互联网不仅会改变物理的理财方式,更会直接影响到金融服务。去银行办网银时会发一个U盾和说明书,教你如何安装使用。但今天用支付宝[微博]、用微信支付,抢红包的时候,不需要辅导,不需要看说明书。这就是互联网在服务上的创新动力。

  对于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蒲宇飞表示,互联网、科技企业创新的关键词是“重构”。目前,互联网已经改变和重构了企业形态、物理空间、理财和生活方式,未来在大众创新的背景下,新的重构和改变还将继续。

  蒲宇飞还指出,当前的创业创新是两个形态并行的进程。一是以原创为支撑的创新驱动,也就是万众创新,如深圳光启、万色城集团,都是通过原创的思维、理念和技术领先行业。另外是大众创业,即原创、领先技术和高端产业等大众化、市民化的过程。正是创新型的创业和大众化的草根创业这两种形态共同发力,支撑并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解读:公安部带队赴证监会的孟庆丰是谁
  • 体育小德胜费德勒温网夺冠 中超-国安4-0领跑
  • 娱乐赵忠祥卸任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长
  • 财经通州正式升级北京行政副中心
  • 科技公益诉讼难卸手机预装软件
  • 博客美国有没有袁立说的泳池规则?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研究生院百强:北大浙大清华居前三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刘泳华:京东加冕亏损王还差几个618
  • 叶檀:政府护盘A股有三个边界
  • 易宪容:政府全面护市的影响及后果
  • 肖磊:黄金助力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 郎咸平:阿里巴巴永远在风口浪尖上
  • 杨国英:“真金白银”护市启示录
  • 水皮:救市治本必须“去杠杆”
  • 陶冬:中国出重手 雅典推改革
  • 易宪容:当前股市的新常态及市场反应
  • 宋清辉:市场由危转机 牛市已在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