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创新创业“三重门”

2015年07月10日 11:59  财经国家周刊  收藏本文     

  6月28日一大早,南开大学商学院学生袁伟从学校赶到了50多公里外的津京互联创业咖啡店。这家咖啡店位于天津滨海新区,2013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此与创业者喝过咖啡,畅谈创新创业。

  当天和袁伟一同去喝咖啡的还有另外20多位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的和袁伟一样,是在校大学生,有的已经毕业,不过,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标签——创业者。

  除了这些创业者,咖啡店还来了另一批特殊的客人——20多位来自13个国家部委的司局长,以及天津市多个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受邀参加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发起的“发现双创之星”活动。

  政府决策者不只是来陪创业者喝咖啡那么简单,他们的角色更确切地说是讲解员或服务员,为创业者详解双创政策。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了解创业者所需所想所困,让后续政策更接地气。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双创”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大量鼓励“双创”的优惠政策密集出台。

  这些政策为鼓励创新创业以及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开了一个好头。一直以来,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时,总是面临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经验不足、政策壁垒等诸多现实难题。

  不过这些政策“红包”只是支持“双创”的基础保障。中国政府网负责人葛玮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阻挡创新创业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不敢、不能、不会。想要破除这“三重门”,除了政府部门的政策红利,更需要创业者自身的胆识和勇气,以及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激励和支持。

  最适合创业的时期

  “学校和家庭不支持怎么办?”天津大学学生贾佳佳原本打算加入大学生创业大军,但身边同学的经历让她打了退堂鼓。

  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贾佳佳说,在高校里,休学创业仍然很另类,甚至会遭到反对。她的一位同学决定创业后,因为时间问题想休学,但被老师拒绝,只能退学创业。

  这几乎是所有大学生创业都面临的一道门槛。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公务员或者白领工作,才是正常的人生轨迹。

  “是时候改变观念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认为,时代已经变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仅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更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新潮流。

  应邀来分享创业经验的VIVA畅读新媒体创始人韩颖对此深有感触。20多年前的下海经商潮中,韩颖从高校跳槽创业,参与过创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亚信科技。

  在这位“创业老兵”的眼里,现在的创业形势跟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是“最适合创业的时期”。

  “当年我们这批创业者没有赶上鼓励创业的大环境,现在政策、基础设施、人才以及市场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创业者的包容性和尊敬程度也高了很多。”韩颖说。

  在他看来,现在的80后和90后,父母大多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不像前一批创业者,还要考虑吃饱饭的问题,可以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对技术的理解也非常好,创业热情也足够高,是创业资本最雄厚的群体。

  除了观念,很多人不敢创业的原因,还来自对创业失败的担忧。南开大学大三学生关辽说,自己也打算创业,唯一的顾虑就是创业失败。比如,在不少父母和准备创业的大学生看来,休学创业一旦失败,复学后学习跟不上,找工作也困难。

  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认为,创业失败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经历了失败,真的不想再创业了,大不了再回去打工。“而且因为你创过业,你经过磨练,你懂得市场,经历过市场的考验,很多公司反而会更加欢迎你。”。

  对于大学生担心的创业与学业平衡问题,张凤有表示,高等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学校要把学生的创业实践成果、实践活动按照教学环节的学籍管理办法转换为学分。各个学校都在制定实施细则,很快可以落实。

  破解“不能”之痛

  相比其他还在犹豫是否要创业的年轻人,张浩伟更幸运些,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去年从天津科技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找工作,而是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

  但他也有烦恼——钱不够用。这也是绝大多数创业者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用掉启动资金后,张浩伟想过贷款,但像他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既没有抵押物,也很难找到担保人,想通过贷款融资十分困难。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宋其超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他说,按照目前商业银行相关法律的规定,借款人在向商业银行贷款时确实需要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对借款人的审核评估情况,按照商业原则自主决策是不是对借款人提供信用贷款。

  不过,宋其超表示,财政部也在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为大学生做好金融服务,所以财政部下一步会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比如允许青年创业者凭借信用贷款等。

  事实上,除了商业银行贷款,在宋其超看来,最近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双创”优惠政策中,也提供了很丰富的融资渠道。

  比如,今年5月19日财政部联合五部门开展双创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集中财政资金合力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给予每个城市6亿元或9亿元奖励。

  宋其超介绍,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在全国通过公开竞争评审的方式筛选了15个示范城市,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城市提升服务能力,这其中,就包括为大学生创办的中小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经营场地费用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费用。

  此外,国务院5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其中把小额担保贷款改名为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条件放宽,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以及就业困难群体,都可以申请最高10万元额度的创业贷款,如果符合条件,还可以享受财政贴息。

  实际上,和以往相比,融资难问题已经大大缓解。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认为,当前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市场已经非常活跃。任何一个好项目都不会缺投资,投资缺少往往是最开始只有一个想法的启动阶段。

  曹国英说,创业者的创业项目想要拿到更多更好的投资,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技术一定要尽可能成熟,二是平台型的技术更能吸引投资方,三是技术未必越高越好,要注重技术的实用性,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这是用户最感兴趣的,也是投资方最看重的。

  依靠市场营造“双创”环境

  对于准创业者缺钱缺资源的问题,张浩伟所在的天津市也有自己的经验——将资金扶持政策与发展众创空间结合起来。

  天津市科委主任赵海山介绍,天津市新发的9号文提出到2016年全市发展100个众创空间的目标,而每一个众创空间都将建立一个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元的种子基金。

  这个基金由市政府财政拿出30%给予匹配,主要面向众创空间的创客,其中就包括提供给创业大学生的5万元借款。

  政府配资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入社会资本的力量,共同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兜底。赵海山说,如果出现风险,政府将首先站出来承担,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到种子基金,为创业者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这些政策为支持双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陈伟看来,要解决创业者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陈伟认为,这一点仅靠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是不够的,如果要使创业者成功,要想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需要构建创新的生态系统,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环境,包括创新的基石。

  要支持“双创”,构建双创生态环境,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认为,最根本是市场,引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宋立洪表示,创业实际上是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过程。开发阶段应该靠资本市场来激励,产业化这个阶段则靠商品和服务市场来激励。“如果你的技术开发有市场前景,资本市场上会有人给你投票。如果产业化的时候形成新产品,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到位,那你就可以享受产品在市场上带来的超额垄断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公共监管,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打破垄断等等,为双创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耐心地呵护这个市场环境,当好市场看门人和守夜人。”宋立洪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解读:公安部带队赴证监会的孟庆丰是谁
  • 体育小德胜费德勒温网夺冠 中超-国安4-0领跑
  • 娱乐赵忠祥卸任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长
  • 财经通州正式升级北京行政副中心
  • 科技公益诉讼难卸手机预装软件
  • 博客美国有没有袁立说的泳池规则?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研究生院百强:北大浙大清华居前三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刘泳华:京东加冕亏损王还差几个618
  • 叶檀:政府护盘A股有三个边界
  • 易宪容:政府全面护市的影响及后果
  • 肖磊:黄金助力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 郎咸平:阿里巴巴永远在风口浪尖上
  • 杨国英:“真金白银”护市启示录
  • 水皮:救市治本必须“去杠杆”
  • 陶冬:中国出重手 雅典推改革
  • 易宪容:当前股市的新常态及市场反应
  • 宋清辉:市场由危转机 牛市已在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