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入源报道
我国新《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关乎百姓“舌尖安全”的法律“大修”后,给食品生产企业再次戴上了“紧箍咒”,但对于富硒农产业发展而言却带来了新机遇。有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富硒农产品将成为我国食品安全消费市场主流。
那么,富硒农产品有何高新技术含量?对于“舌尖安全”有哪些优势呢?有关富硒农产品是否能成为食品安全消费市场主流等热门话题。日前,《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富硒专家、重庆师范大学保健食品研究所名誉所长邵廷富教授。
在富硒农产品开发上做文章
今年84岁高龄的邵廷富教授,年老的身躯不见一丝疲惫,提及富硒农产品市场前景他格外兴奋。邵廷富告诉记者,硒属于稀缺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全球有42个国家和地区共20多亿人缺硒。截至目前,中国已查明大约72%的土地缺硒,其中30%的土地严重缺硒,解决土壤缺硒问题势在必行。
为破译贫硒土壤这一世界性难题,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科学家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贫硒区域的土壤完全可以通过富硒生物科学技术对土地进行改良,从而将贫硒土地转化为富硒有机质土壤结构,最终开发出优质的富硒农产品。
邵廷富介绍说,硒是上世纪70年代被确认为人体生命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是细胞组织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日摄入硒量(50μg—250μg)。如果人体摄入硒不足,或硒耗损过多,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从生命科学上填补了人体缺硒的空白,从而减少了疾病的产生。
尽管硒元素是富硒农产品最重要的成分,但是在开发富硒农产品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如果土壤被污染,重金属超标,就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地面积达上千万公顷,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
值得注意的是,硒(Se)不仅是人体不可缺失的微量元素,同时还具备分解土壤里的农药残留,分解重金属污染的功能;实践证明,硒对于污染土地的改良转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要保障富硒农产品安全生产能力,只有采用富硒生物技术对土壤进行科学改良,才能真正消除农药残留,消除重金属污染。这是一项投资巨大,利国利民的生物有机工程,也是体现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唯一途径。
富硒农产业迎来发展新格局
目前,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出现的富硒农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如何识别合格的富硒农产品,除部分区域含硒土壤能生长出富硒农作物外,非含硒地区的土壤只有通过富硒生物工程技术对土壤进行科学改良转化来实现。
有富硒专家认为,富硒农产品不是概念上的“硒产品”,不得以投机“添加”硒元素来冒充富硒农产品,合格的富硒农产品来源于含富硒的土壤里,植物通过吸收含硒土壤的营养成分,从而把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的农作物;从营养学而言,植物只有通过生物转化合成后,才有利于人体或动物的充分消化吸收,真正保障富硒农产品安全可靠。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衡量富硒合格产品,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质量检测机构,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维生素、植物蛋白、微量元素、硒微量元素等多项指标进行权威检测,根据检测报告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富硒农产品是否合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通过工商注册,并打着“富硒”字号的企业大约有1700多家,从这组数据表明,富硒农产品无疑已步入了朝阳健康产业“硒”时代。同时,富硒农产业也正式进入了“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新常态发展格局,这给渴望富硒农产品的消费群体带来了健康长寿的福音。
四川富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富硒农产品研发中心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我国未来富硒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公司正加大土地流转,狠抓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采用富硒生物高新技术对土壤进行转化改良,在不使用农药、化肥、严控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下,把产品质量控制在源头,充分保障富硒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上的“舌尖安全”。
邵廷富教授分析认为,我国新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对于“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将产生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富硒农产品作为健康有机食品需求量会更大,高端富硒有机农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消费主流。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