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提防企业部门债务风险

2014年10月27日 02:04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罗琦

  中国经济进退两难,金融风险亦在集聚。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中国金融体系在过去五年内信贷增速过快,其中企业部门债务增长最快,2013年底占GDP比率为130%,这是最大的一个风险点,未来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防控。

  预计今明两年GDP均为7.3%

  第一财经日报: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朱海斌:中国经济在两难中且行且调,其中“调”包括经济增速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日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今明两年GDP、CPI、就业等主要宏观数据的预测是怎样的呢?

  朱海斌: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3%,略低于7.5%的年度目标。相比2013年,消费相对稳定,投资放缓,净出口贡献由负转正。预计全年CPI通胀率平均2.1%,远低于3.5%的年度目标。就业整体平稳,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的目标。至于2015年,我们预计经济增速为7.3%,全年平均通胀率为2.9%。

  日报:对于这样一个经济增长预测,你觉得这算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

  朱海斌:这应该算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经济增长在近期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第一,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可能进一步下滑。长期导致经济下滑的因素包括对高投资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人口红利的减少以及在中低端出口行业竞争力的下降,这些因素可以部分由改革红利抵消。

  第二,2008年至2010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导致的失衡现象仍然需要调整。失衡包括实体经济层面的现象,比如投资过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及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另一方面,金融体系也出现失衡,其中包括信贷和社会债务上升过快、房地产市场泡沫等。这种对失衡的调整过程会对经济运行带来压力。

  第三,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通道,但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不过短期内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上述经济下滑过程中,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善。

  日报:近期主要的利好因素及利空因素有哪些?哪类因素占据上风?

  朱海斌:从近期看,主要的经济利好因素有两个。一是服务业增长基本稳定,就业情况良好;二是全球经济好转,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复苏。

  但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不利因素是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下滑。房地产投资下滑是今年最大的宏观风险,我们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会由去年的20%下滑至13%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至于制造业投资方面,一些传统产业或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速在持续下滑,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但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定向宽松不应成为新常态

  日报:如何评估今年以来央行[微博]制定的定向宽松政策效果?

  朱海斌:首先,我们判断下半年财政政策整体偏紧,因此稳增长会要求央行货币政策适当放松。今年财政赤字目标占GDP约2%,与去年持平。但是二季度加快财政支出比较明显,因此下半年财政支出会有明显回落,加上预算外的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同时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努力,财政在下半年对经济增长难有明显作为。

  央行一直强调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放松,但实际中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微调和定向宽松。从传统的三项货币政策指标(利率、存准率、信贷增速)看,央行近期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这主要因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存在明显扭曲,降息、降准、信贷提速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金融体系风险进一步恶化,所以央行政策的三个新的特征是:维持市场稳定的流动性,带动短期市场利率下行;运用定向数量工具加大对特定领域(小微、“三农”、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加强监管,打击资金套利,提升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

  日报:总体而言,当前货币政策是恰当的吗?有没有可以调整的地方?

  朱海斌:当前的货币政策整体是适当的。虽然短期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但是应该看到,这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中面临的短期阵痛。如果货币政策此时大幅放松,尤其是不加选择地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只能是饮鸩止渴,将经济失衡和金融风险进一步放大和推后,中长期带来的风险更大。

  不过,当前的货币政策有可改善的地方。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太低,央行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些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抵押补充贷款、常备借贷便利),但这些工具缺乏与市场沟通的方式,往往做了不说,这无端造成市场的猜测与困惑。

  此外,定向宽松只是权宜之策,不应成为新常态。央行的定向要求和指导可能会造成新的扭曲,绝不能替代金融体系本身的商业判断。

  最希望打破刚性兑付

  日报:你刚提到金融风险,那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安全性如何?风险点主要在哪里?需要如何防控?

  朱海斌:中国金融体系在过去五年内信贷增速过快,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社会债务占GDP的比率由2008年的145%大幅上升至2013年的210%左右。其中企业部门债务增长最快,2013年底占GDP的比率约为130%,这是最大的一个风险点。政府部门债务占GDP的比率约60%,整体仍然可控。家庭部门债务最低,风险也最小。

  与企业债务风险相关的,一是部分行业负债率的明显上升,如房地产行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二是影子银行部分业务(如以信托为标志的信贷通道业务)的风险上升。

  企业债务不仅高,而且债务上升的势头仍在持续,短期难言去杠杆化。去杠杆化难的原因有:经济增速下滑,企业利润率疲软;通胀率低,PPI连续30多个月处于通缩,企业实际利率水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投资回报率过去五年下滑很快;一些不良贷款未被及时确认与注销,挤占其他企业的信贷资源。

  我认为,防控金融体系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进供给端结构改革,简政放权,提高市场活力和效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加强监管,用好信贷增量,防止形成新的风险点;银行应及时确认和注销不良贷款,防止出现僵尸企业;加快推动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使PPI走出通缩区间,这有利于降低企业实际利率和推动企业去杠杆。

  日报:年内你对哪些金融改革比较期待?最希望推动哪些改革?

  朱海斌:过去两年内,金融改革在所有经济改革领域中是推进最快的。金融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包括发展债券市场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二是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三是金融产品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系改革;四是对外开放,包括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五是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年内有望推出的改革措施中,最值得期待的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这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和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一个重要前提。

  短期内,最希望金融改革在打破刚性兑付方面能有所突破。刚性兑付现象带来了道德风险问题,也是导致最近几年金融乱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打破刚性兑付,很难真正控制新增风险,也很难在下阶段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突破。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刘金国任中纪委副书记 妻子一直是临时工
  • 体育中超邵佳一任意球绝杀 国安胜恒大救赛点
  • 娱乐田朴珺回应与王石婚期:太不现实了
  • 财经万钢: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 科技Facebook扎克伯格蜕变:宅男到明星CEO
  • 博客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怎如此淡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国考竞争烈度创新低 国考热职
  • 杨红旭:房价全面停涨发出什么信号
  • 陶冬:央行动作多发 欧债风险有限
  • 徐洪才:八项目获批 稳增长信号明确
  • 姚树洁:四中全会法制建设三突破口
  • 易宪容:房贷新政可能恶化财富分配
  • 共道: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被严重低估
  • 李光斗:马云是最成功的洗脑大师
  • 龚蕾:索罗斯如何看俄罗斯与欧洲经济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