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世界第二

2014年10月26日 01:25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浦江创新论坛”于10月25日-26日在上海召开。上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潮汛 摄)   “2014浦江创新论坛”于10月25日-26日在上海召开。上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潮汛 摄)

  新浪财经讯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浦江创新论坛10月25日在上海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下为报告全文:

  万钢: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能够再一次走上浦江创新论坛的舞台,浦江创新论坛已经走过了辉煌的6年,大家看到浦江创新论坛的与时俱进,视野越来越广泛,研讨者越来越热烈,影响越来越大,论坛已经成为政府、智库、学术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园区创业投资,越来越高的创新创业者的思想交流和合作交流,本次论坛以协同创新、共享机遇为主题,来自于世界各国的创新者共同研讨抓住创新的机遇,共享创新的成果,将对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衷心感谢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为浦江创新论坛发来的贺信,我们欢迎俄罗斯作为主宾国参加此次论坛,欢迎黑龙江省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宾省。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主席最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要求敏锐地把握住世界各地创新发展的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在最近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做出了部署,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进行了部署,主持召开各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十一届四中全会中央为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8次召开中央领导小组会议,部署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我想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一下中国的科技改革创新和进展。与时俱进的中国科技与创新2006年颁布了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绿色创新性国家的战略目标,确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全面启动实施了国际科技重大专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对规划纲要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了重大评估,对国内外科学技术进步进行了内容分析和预测,有8000多名专家参与了评估和预测,其中包括30多位外国专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深入科技体制的改革,加强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研究,我们国家的一系列重大专项和进展,我们看到2008年神州飞天,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正在进一步逐步的走向中国的空间站。

  我们前一些日子看到了嫦娥五号嫦娥探月工程的绕、坐、围有条不紊一步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推进,用于北斗高分的卫星系统在国家经济发展各个领域起到作用,北斗系统已经占领了我国市场的产值的10%左右,高分在国土资源环境和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去年东北抗洪救灾中高分一号卫星高效完成了红色烟幕剂评估工作,吻合率达到90%以上,我们看到了载人深浅下层并且实现了航天员和深浅员的空中对话,在此之后我们进行了4500米海水海马号进行了实验,拓哉式光缆调查和小型深海中开发工作,核电中专项工作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建设世界首套世界核电站基础上再次创新,完成了4100即将开幕,中国自主创新的第四代核电取得新进展,高温反革命商业化电站进展顺利,成功并网发电。在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方面我们从1986年起步,经过10万亿次,2006年以后我们相继完成了3470万次实验,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济南等地区建设了开放共享服务于社会的超级计算中心,也就是我们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进入的全社会应用,按照超级部署、稳定支持、动态调整、研用结合的原则,2013年世界上首台5亿次超级计算机天合2号连续三次获得了名列世界第一,重要的是天合2号创新具有高性能、高能效、技术可控的技术特点,既能够用于科学计算,也有技术的显著优势,与此同时我们第四代TDITE成为世界的两大标准之一,并且开始了全国的布局,我们的研发工程设备以及光电设备都进入了前线。我们看到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5年当中,作为信息技术快速升级,它的核心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带动着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网络购物、远程医疗、文化创意等一系列变革创新。

  这是科技创新链在2010年的相关产业的预测,当时他们预测网络零售在2015年可以达到3万亿的产值,今年网络零售可能超过26000亿,这个预测今天看起来科技发展超越了我们设想,生命科学重要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生物技术,包括基因设计,分子生物的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中和生物医药、生物环保、生物能源,在转基因专项当中,转基因大服务推广达到95%以上,在绿色诊断等方面取得了成就,在生物方面生活技术,在太湖、辽河、松花江等领域进行了设计,农业是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我们的超级水稻第三代,特别是在滨海地区专门用于开发的四合一新品种应用了生物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农业科技达到42%,主要农作物达到45%以上,耕作达到57%,为沈阳实验室论证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实施粮食工程大面积推广粮食播种,研制出优质高产的水稻、玉米、小米、大豆、油菜等等,我们在渤海粮仓进行示范,取得了单产很高的成绩。我们加大了投入,2013年高达了550亿,2009年以后中国稳居世界第二位,每年上升一位,今年达到第四,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在各个地区都需要有科学的生物,在重大学科领域当中,我们看到1994年以来都有快速的进步,一直到今年达到世界第四,科技投入的结构效益显著,2013年全社会官方公布的结算数字全社会的研发支出达到11846亿,占GDP比重达到2.08,其中说明的是企业和社会的投入占了76%以上,中央财政基金投入达到2700多亿。

  我们的研发人员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企业占比77%,我们方针战略达到45.5万件,企业超过54%,全国技术成交为超过7460多亿,高技术产业的总收入突破11万元,同比增长10%,科技创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就进,升级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对国家创新能力对世界40多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与OECD进行合作,对世界科技占有投入90%进行了对比,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般说来和人员成正比,但是世界上也有国家超出了发展,中国从2000年-2013年从30多位爬升到19位,经过今年的努力我们在国家创新能力在人均GDP600美元的阶段当中接近了发达国家,国家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但是如果以世界上创新强国美国相比,美国2012年全社会的GDP4535亿元,联邦投资1422亿元,而中国12600亿,离上万美元比例很小,如果全社会12000亿除以6也只有2000亿,如果我们从总计2003年-2012年十年间美国研发投入是中国初期投入的4.7倍,这是理解到一个国家的创新的科技实力与高强度的投入是相关的,也使我们明白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投入的强度上和积累上我们有很大差距,而且要求我们抓住现代的机遇,更加好的来推动科技体制的改革,向改革努力,聚焦于人民需要,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来进行投入,还能够取得创新的竞争优势。

  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是我们最近近年来的重要任务,8月18号习近平总属于在中央财经会议上指出,要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四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求我们紧扣发展,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聚焦国家的发展。

  二是强化经营要大力聚集创新的人才。

  三是要深化改革,要建立健全体制和机制。

  四是要扩大开放,全方位的加强国际合作。

  三中全会为我们提出了要求,一是要紧紧围绕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成为创新驱动。二是要紧紧围绕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三是紧紧围绕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四是要紧紧围绕增强全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一切劳动知识立足管理,资本发挥提升全社会参与和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推动了科技体制的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出台了关于强化科技企业作为主体地位的能力意见,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的推动下深化科技院士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发挥院士的作用,我们加快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法形成新的科技成果自主安排,加强试点合作,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审批的指导意见,各部门都在加入这一块,为促进科学知识拓展普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作出贡献。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批准了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方案,这一系列重大的举措有效推动科技体制的改革,促进科技创新。

  近年来科技投入的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社会的投入全社会的安置的经费快速增长,中央财政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在投入结果中企业占了76%,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新举措和实现的,我们实施重大专项重大工程来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我们实施企业税收优惠促进企业投入,我们促进市场转移加快企业投入,我们建立中小企业放心基金和创投绩效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我们树立科技与资本的结合引导市场的结合,我们开创创新驱动投入来拓展市场资源,在一系列的措施下办企业重大提升,中小板58%,创业93%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的产值快速增长,技术创新方面着力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事业的配置,使中央财政的投入能够更加集中基础研究,重大贡献的关键技术产品,以及民生领域,2013年我们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达到了近500亿元,促进企业的创新还要国家的人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高铁高速列车的创新行动,是2007年开始,科技部主要部门推进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的行动,我们吸收了全国52所高校大学,11个研究院所,51个工程院士中心,上万名科技人员集中在一起,我们打破了国家科技计划当中的界限和重点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系统集成研究,紧密结合,同时从列车的研发投入了研发审批,我们聚集了从25米升级到388米速度,从噪声、舒适度一系列研究,用三年多时间在2010年完成了高速列车,进行了集中性发车。

  北京的中关村总收入对北京的经济贡献超过了20%,它的成交额超过了30%以上,科技事业向全国扩散,同时上市公司的产值有四分之三在境外实现,上海的张江聚焦了国内40%的企业,不断创新寻找创新的各个环节的生物医药400多家,武汉光线电缆国内市场有60%以上,国家高新区2012年支出占了30%,发明专利占了30%,新产品销售占了32%,单位GDP能耗比全国低45%,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值增长了15%以上,我们的快速发展有可能的,我们推动加强科技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快建立统筹协调分类指导、职责清晰、管理规范、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目的是在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出了要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出了符合科研规律的改革措施,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进行统筹的规划分类指导。强调了简政放权,加强了高校院所、企业法人在科研管理项目的责任,我们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和服务,强调公开透明,加强对科技管理部门自身的监管,我们构建了安全可靠的开放透明的科技管理体系,使科技部业务网、科技管理部门网络一直到社会公众科技人员,科研单位的互联互通,国家科技管理计划完成了业务的实施,三大计划实现了全流程改进计划管理,项目公开透明实现了深化评审实施可深入、可查询、可追溯的全过程和科技管理、管理部门的责任范围。今年又实施了所有专家在评审之前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国家报告体系,出台了关于国家科技报告指导意见。

  我们加快了科技成果生产力,在2017年成立科技法律当中明确了财政实施项目归属权为单位法人所有,又规定了企业的成果转化,是技术交易额近年来迅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发现导致高校预可研院所科技转化主要问题是科技成果的控制权和收益权,因此去年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控制权是科技转化收益开始相关的工作,我们加快国家创新调查事务的建设,从国家审批评价到区域创新,以及将生物信息关键词,同时对高新区域进行统一调查,和建立标准和评估研究的方式,最近我有一个朋友在中央批准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方案,这个方案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中国特色目标明确的绩效导向的科技发展,要求更加符合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更加高效目标,更加强化与科技经济结合,最大限度提高科技部门的创新,首先一个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政府部门不再具体管理,由单一化行动承担,同时接受专家的咨询评估和社会评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来促进科技领域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明晰市场与政府关系,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公平。

  第一点要建立从公开统一的国家平台,要建立有各部门参加,财政部、发改委等各部门计划,管理联席会议,联席会议要根据各领域和各个地方的需求确定重要发展方向,建立战略咨询和评估的专家队伍,建立项目管理的专业机构,同时建立评估与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这些成果都必须增强国家的信息,力争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向全社会公布,通过国家报告制度向社会报告,国家对专业机构的有多种模式,有的鼓励政府之外,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当前第一步将主要依托现有的序列科技管理专场机构进行改造,形成若干要求的管理机构,随着科技体制和事业单位分配改革的深化,要促进专业机构逐步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为规范专业科技的建设性我们致力于对专业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营标准,促进相关单位的机构改革也提出了调整。优化科技计划的部署是第二项重要任务,现行的科技计划专项在改革各个发展阶段形成的,他们为增强过程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社会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这次优化整合是针对所有实行公开竞争的方式中央财政科技共有700项,不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央以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稳定,我们这次整合的特征也是要结合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趋势,来借鉴国际科技改革的实验,建立更加探索的目标的体系。

  我们刚才看到技术的实践可以带领整个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生物技术为医药环保能源产生的影响,告诉我们要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就是研发的阶段越来越模式,产业化越来越快,实际上各国都产生了应有的变化,美国在新能源、纳米等领域实现了跨部门的重大专项,欧盟2020地平线计划包括所有层次的科技创新资源,德国最近颁布了面向2020年高技术战略,明确了五个核心支柱,6个领域跨联邦地方和企业社会资源来启动重点专项,我们俄罗斯的朋友,我的好朋友Andrey Fursenko会向大家介绍俄罗斯整合形成和俄罗斯科学院设立国家科研院所的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的变革。我们将整合中央财政科技的计划经济,形成五大类的科研计划,就是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基金和基地人才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主要是为了适应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的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各研发阶段边界模糊,技术更新和产业化更加便捷的特征,把各类科技计划按照不同研发阶段设置的做法改变成为从基础研究贡献关键技术、技术集成到应用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面向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来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和重大科技技术合作,与重点科技专项合作组织实施,根据各领域、各行业、各地方重大需求,聚焦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核心关键问题,来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公关,提出整体的方案,按照新的项目形成机制来组织实施。实施的进度安排要充分的认识到科技计划管理的改革艰巨性、复杂性,逐步推进原则开展。

  2014年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平台管理建设,重点领域组织5-10个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年-2016年基本建成公开统一的平台,基本完成各类计划的优化整合,实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设立和预算配置的统筹协调,2017年经过近三年改革过渡期,全面按照整合后五类科技计划运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改革,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的改革,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改革,也是面向未来和聚集科技资源的改革,更是科技预算制度的改革,它的责任很重,任务很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来推进。

  最后报告一下关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情况,中国已经和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的关系,我们的科技人员已经从人员交流项目合作,向机构性合作转变,国家科技计划也逐步了实现国际开放,我们的科技人员已经加入了100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200多名中国科学家担任了各级领导的职务,我们实施了人才规划积极吸引了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国家外交的组成部分,我们积极参与了多边国际合作和重大科学工程,国际核巨变ET等重大工程,我们加强了应对国际气侯变化的多边合作,我们履行国际义务和应对共同挑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我们和国家之间也进行了科技合作和创新政策的对话,比如说中美创新政策对话,既解决了创新政策和创新对话合作问题,又解决了清洁能源、核能合作、自然资源科学基金以及健康环保海洋领域合作,中国和东盟亚洲的科技伙伴计划聚焦在共同建立联合实验中心和科技中心,共建摇杆卫星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技术转移,促进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通过共享科技发展经验来增强区域内各个国际的合作能力。

  作为友好联邦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历史悠久,早在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赴前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中很多人成为中国知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改革开放以来合作领域不断扩展,1992年双方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明确提出了深化高科技领域合作,推动开展从合作研发创新到合作的商业化、产业化科技合作,中俄加强了创新战略对话,在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共同实施的一大批科技项目进展顺利,今年10月14号我有幸陪同李克强总理参加俄罗斯举办的以开放新为主题的创新论坛,两国总理讲话得到与会嘉宾的过程赞同,两国总理参加展览会激励了创新者的激情,科技部组织了伙伴国论坛,与俄罗斯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朋友进行了深入研讨,今天我们的朋友们再次聚集上海,相信我们通过研讨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创新的理解和共识,进一步深化中俄科技创新的合作。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需要分享各国改革创新的经验,在改革开放创新合作中解决发展的难题,共同促进发展,让我们协同创新、共享机遇,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科技万钢高铁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占中”策动者称明日发起广场投票
  • 体育西甲-C罗进球苏神助攻 皇马3-1逆转巴萨
  • 娱乐央视女主播服装悄变 黑色深V西装吸睛
  • 财经超20城推购房补贴 2008年地方救市重现
  • 科技谷歌管理层重组:佩奇交出核心产品领导权
  • 博客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怎如此淡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国考竞争烈度创新低 国考热职
  • 徐洪才:八项目获批 稳增长信号明确
  • 姚树洁:四中全会法制建设三突破口
  • 易宪容:房贷新政可能恶化财富分配
  • 共道: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被严重低估
  • 李光斗:马云是最成功的洗脑大师
  • 龚蕾:索罗斯如何看俄罗斯与欧洲经济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
  • 洪榕: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 叶檀:退市制度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