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冲击价格天花板

2014年10月22日 17:04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本刊记者|卜祥

  康师傅和统一这两个方面食品巨头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高价格方便面能否在一个常年价格战的行业站稳脚跟。

   国庆前夕,方便面企业统一集团宣布在上海市场推出“革面”品牌系列方便面。统一中国区总经理侯荣隆表示,“革面”这个名字寄寓能为国内方便面行业带来全新变革。

   与之前一包方便面价格在4元以下不同,革面市场零售价是5.5元,价格涨幅37.5%,涨幅之大颇为罕见。方便面行业对价格极其敏感,这是历年来康、统两家都颇为头疼的事情。两家企业所推出的方便面,从红烧肉到雪菜肉丝面,再到香菇面等等,口味翻花样,但都是在4块钱以下。原因很简单,突破4元,消费者会有更多选择,三明治、鲜食盒饭乃至面包等等。

   因此,把方便面价格喊到5.5元和6元,不亚于一场方便面的革命。按侯荣隆说法,“方便面拐点已来到,价格竞争应转为价值竞争。”同样看到这一拐点的是康师傅。今年3月份,康师傅在市场上推出“爱鲜大餐”系列方便面。其思路与统一推出革面相差无几。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过去两年市场数据显示方便面整体销售量没有太多变化,但是销售收入有些稍稍增长。究其原因,康师傅观察到方便面消费中一个重要变化,同样量的包装,消费者更多地选择了桶装的面,而不是价格稍便宜些的袋装面。连续两年出现这样的趋势后,让康师傅下定决心,推出6元的“爱鲜大餐”来测试市场接受度。

   当然,走与之前完全相同的产品路径肯定不行。康师傅在产品差异化上动了脑筋,比如多料、多肉;为迎合低油、健康的诉求,面饼还选择非油炸工艺。这类产品是希望捕捉那些平常离方便面较远的消费者,扩大方便面消费人群。在口味选择上,康师傅最终确定了两种牛肉料,一种猪肉,一种鸡肉。尽量避免和现有产品线红烧牛肉面、香菇面等形成竞争。

   对于日韩等国动辙十几元一包的方便面饮食习惯,康师傅和统一只能羡慕,不敢大冒风险去模仿。大陆方便面消费定位非常清晰,是正餐之外的应急补充,而不可能像日韩电影中那样经常可见端着一碗泡面美滋滋地享用。统一集团在台湾有一种售价折合约十一二块人民币的方便面“满汉大餐”,引入到大陆却销量很少。虽然在上海一些便利店也可以买到日本进口的高价方便面,但同“满汉大餐”一样,大多数人只是买来体验一下,形成不了可持续生意。所以,无论革面还是爱鲜大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6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尽管理论上要运作出一款真正高档的方便面,12元售价比6元能给企业留出更多成本余地,但是胶着拼杀中的企业谁也不愿冒这个险。

   另外,与康师傅推出高端产品的原因不尽相同的地方是,统一还迫切需要用“革面”来拯救自己难看的财务报表。8月份,统一和康师傅先后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两家企业主营业务方便面遭遇却是“冰火两重天”。截至2014年6月30日,统一方便面业务持续巨亏,今年上半年亏损1.16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了近一倍。而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125亿元人民币,利润9.88亿元,盈利同比上升4.23%。

   历史上,统一有过凭借明星新产品成功扭转局面的经历。2010年上半年,统一方便面亏损额曾达到1255.8万元。后来经过老坛酸菜面一年50亿的销售额进账,实现扭亏为盈。这一次,侯荣隆把宝押在革面上面。

   从大环境上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政府四万亿救市之后,中国大陆整体经济经历了一轮通胀和控通胀的再平衡。反映在快消品上面就是,米面油都悄悄地实现了价格上涨和消费升级。方便面因处于最低端,反应也有可能最滞后。统一革面和康师傅爱鲜大餐或将会成为未来主流产品,而方便面的价格天花板也将最终由4元升至6元。

文章关键词: 商业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独家制图:法治力量-拯救小明的悲催生活
  • 体育欧冠拜仁7-1屠杀罗马 切尔西6-0 巴萨3-1
  • 娱乐曝贾静雯恋小9岁男星修杰楷 带女儿遛狗
  • 财经山西反腐转战城中村:干部伙同开发商敛财
  • 科技微软Lumia将取代诺基亚品牌
  • 博客李依晓:被狗撕咬缝20多针始末(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伙3年10次公考6进面试未录取 国考热职
  • 钮文新:经济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 刘光宇:任志强决不舍得退出地产圈
  • 杨天南:牛市永不来又如何
  • 叶檀:司法腐败是市场腐败之源
  • 说钱:GDP增速创5年新低传递5信号
  • 洪榕:因融资融券而看好A股未来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管清友:经济最坏的时刻暂已过去
  • 杨红旭:货币面不支持房价强势上涨
  • 余丰慧:以新常态思维看外资隐性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