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青年一代眼中的中国:中文像是一本生活手册

2014年08月04日 09:4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收藏本文     

  玛丽娜·雅克·德·奥利维拉(Marina Jaques de Oliveira)(巴西)

  学习中文像是读一本中国生活手册,它告诉我,每一天都必须很耐心、情绪平衡地度过

  “金砖”青年一代眼中的中国(二)

  2014年夏天来复旦大学参加“金砖国家青年夏令营”是我第二次来中国。2013年,我第一次来中国,学中文。到年底,我意识到,自己学的不只是一门语言,更是生活,中国的生活。

  在冬天来到阴冷的杭州,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那样的天气我实在不太习惯,再加上我完全不会说中文,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手势来沟通、求助。那时我唯一的想法是,谁说英文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来到上海时的情景。抬头看见南京路上巨大的蓝色路标牌,却一个字也看不懂,这让我有些恐慌,那种站在一个全新的、完全陌生世界跟前的恐慌。

  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看不懂的文字、闪烁的霓虹灯和拥挤的人群,它们混合在一起,让我担心,自己是不是永远都融不进这个新世界

  于是,我把自己的头脑分成两半,一半留给原先的自己,另一半分给新的“东方”。我在中国学到的第一课就是:如果你不先把原来那一半关掉,一定会疯掉,在中国,一定要入乡随俗。当然这样激烈的思维变化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不试着这样做,就会被各种烦心的想法所困扰。

  另一个重要举措是试着习惯中国菜。有三个月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去吃宿舍楼下一个阿姨卖的辣味炒饭,越吃越觉得好吃。再后来,我尝试吃所有的东西,再也不问“这是什么”。

  和中国同学一起住在学校宿舍里,练习写中国字,骑自行车出门,用筷子吃饭,使用中国的社交媒体……我还学会了在淘宝购物,跟快递周旋,用快的打车。学习中文更像是读一本中国生活手册,它告诉我,每一天都必须很耐心、情绪平衡地度过。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周围一切都有了意义,“障碍”都已不是障碍,而是我与中国的联结点。我这才恍然大悟,放下自己以后,我才从心里接受了中国,中国从此不再是需要“适应”的地方,而是我人生中一次浪漫的经历。

  由此,我学到了人生中的另外一课:生命中某样东西、某段经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愿意给予它们重要性。因为有了情感的联结,它们才有了意义。

  在中国生活也有很多特别的乐趣。比如总是有人要求跟我合影。一开始,我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后来我才明白,这些照片其实都被传上了微信。

  还有讨价还价,也是一门艺术。刚到中国时,我和朋友一起去购物,朋友要求卖家打折,我还不同意,认为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后来我才明白,讨价还价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即使价格已经足够便宜也还是要还价,而且最终基本上都能如愿以偿。

  中国城市的安全,也总让我津津乐道。现在每当有人问起中国怎么样,我总会说,很安全。这一次参加夏令营,第一次来的同学会担心晚上出门带现金是否安全。我告诉他们,在上海,更多是自己丢钱而不是被偷钱。

  第二次来中国,我的感觉是,这是万里之外的另一个家。我再也不需要把自己的脑子分成两半纠结自己到底要做巴西人还是中国人了,我重新消化着中国的一切并享受着。我想,今后我还会来中国很多很多次。

文章关键词: 瞭望财经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郭美美起底:性交易价码每次数十万
  • 体育恒大1-2遭亚泰双杀 国安少赛1场只差4分
  • 娱乐汪峰告白子怡:爱对了 六万人鸟巢起哄
  • 财经2.4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加剧 官员被人堵
  • 科技超级手机病毒制造者落网 为大一生
  • 博客《小时代》价值观堕落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应届生平均起薪2443 四成月光三成啃老
  • 朱大鸣:户籍改革会成救楼市的利器
  • 叶檀:定向降准是权力干预金融市场
  • 徐斌:经济新一轮信用扩张很明显
  • 玄铁令:业绩牛市未至 圈钱熊市渐近
  • 冉学东:对首套房补贴是政府拉抬房价
  • 梁启东:昆山事件凸现中国制造业囧境
  • 文显堂:户籍改革是中国人第三次解放
  • 齐俊杰:中国制造没落已经无解
  • 姚树洁:北京户口含金量大于英国国籍
  • JohnRoss:我们美国已走到尽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