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概念是对现实的替代性反应

2014年08月01日 01:42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孙行之 程兴达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吕新雨看来,如暖男和花样美男,这些概念的叙述主角都是女性。她认为,不论暖男、花样美男或是直男癌,反映的都是现代人深刻的孤独。这种孤独在对两性关系的叙述中得到了表达,因为男女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为亲密和直接的部分之一。而这样的关系,在当今社会遭到越来越多的威胁和瓦解。女性对“暖男”的界定也就成了一种危机之中的呼吁。“不管是女性对暖男的呼吁,亦或是对大男子主义的批评,都会给两性关系提供一个反思性的视角。”

  有些女性转向了童话般的影视剧作品,花样美男便是文化产业投其所好推出的梦境。“但关于暖男的一些心灵鸡汤式的产品提供的是心灵抚慰,除了给文化工业提供资源以外,无法从现实中解决两性的困境。”吕新雨甚至认为,这些概念有时候会展现其破坏性。因为“女性拿‘暖男’标准来要求自己周围的男性时,意味着她不可能建设性地去处理男女两性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暖男可能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女性童话般的想象,现实社会提供给暖男的生存空间比较狭小。

  吕新雨:暖男更可能是一种呼吁吧。人们希望有一种相互关爱的两性关系。但如果只是从女性的角度去想象,男性没有回应,那么所谓的暖男也只是空中楼阁。

  日报:从花样美男到暖男,这样一些词语带有明显的女性本位,女性将自己的期望投射在男性偶像身上。而文化工业也在投其所好。背后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吕新雨:今天的社会把男女两性都投入到这个竞争的市场,在这种洪流中,男女两性都在追求自我保护、自我发展,两性都极为寒冷。男女双方都需要来自对方的温暖,只是男性的表达方式不同。

  日报:女性在职场中承担与男性相当的责任,本身被保护的欲望可能只能在私领域中得到满足。这种需要填补的空缺造成了一个个概念的流行,以及浪漫爱情影视剧的长盛不衰。

  吕新雨:我觉得不应该将女性特殊化。其实男性一样脆弱,需要呵护。单单强调某一方需要被呵护本身都会导致冲突。只是,在电子化的时代,女性和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但社会对人的异化却是不分男女的。

  日报:这样的问题就导致了男性与女性拥抱各自的文化产品,就女性而言,一些影视剧和心灵鸡汤式的文字能够提供心灵安抚。

  吕新雨:但是这些产品本身并不触及社会结构,它只是一种虚幻性的安慰,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些概念也是人们对现实的一个替代性的反映。但在现实中,男性同样要面对很多困境,本身也是伤痕累累,处在这个困倦、饥渴、折磨之中。他们不可能总是以暖男和花样美男的形象出现。所以,这些概念是对现实生活中男性的一个否定。而把女性引向这种否定性的男性形象的存在,归根究底,也是对女性自身的否定,因为她不可能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花样男孩。

  日报:近十多年,人们对男性的解读出现了几种标签,比如上海小男人、围裙丈夫、花样美男、经济适用男,再到如今的暖男。这些概念的共同特点是它们赋予男性一些传统上属于女性的特质,与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形成了反差。你对这些概念又有怎样的看法?

  吕新雨:“上海男人”是上海男女平等的体现,上海男性较早地脱离了大男子主义,这是积极的。但花样美男可能不一样,它更多强调一种显赫家世和完美外形,讲述的往往是白马王子和灰姑娘故事的翻版。这其实已经是文化工业的产品之一,利用了男女两性在生活中的现实困境,将之转化为虚幻的想象。

  而“经济适用男”这个词汇,似乎包含着女性无奈之下对现实的回归,一种得不到花样美男时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它其实依然是一个自我否定逻辑的延伸,包含的是一种牺牲和委屈。我觉得男女两性都不应该建立在委屈或者抱怨的基础上,而应该面对共同的困境,这样才有可能破解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工业为我们设定的主体性位置。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独家图解:青年小明未来落户四种可能
  • 体育李娜宣布因伤退出美网 5年首缺席大满贯
  • 娱乐霍汶希辟谣古巨基车祸死讯 谴责黑心网友
  • 财经三鹿董事长减刑原因成谜 官员大多再上岗
  • 科技Xbox入华被指定价过高较美国贵30%
  • 博客为什么中国人好赌 安倍下台或已进倒计时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70到90后三代毕业生第一份工资如何花
  • 李光斗:从《小时代》看90后品牌观
  • 钮文新:A股四重底之资本底初现
  • 慕容散:中国最会讲故事餐馆是湘鄂情
  • 宁宁:通胀超级大老虎吃肉不吐骨头
  • 冉学东:热钱流入利好股市和房市
  • 徐斌:股市泡沫取代楼市泡沫
  • 叶檀:户籍改革农民收获最大红利
  • 余丰慧:中国版住房保障银行眼光短
  • 陈思进:安居乐业的标准是房价收入比
  • 林采宜:中国式量化宽松能维持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