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华:治污当出重拳

2014年06月23日 07:23  中国经济网 微博 收藏本文     

  环保部日前开出史上最大罚单,19家企业被罚4.1亿元。北京市也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调高10多倍,同时关停了100多家排污企业。这一记记重拳,增添了人们对治理污染的信心和希望。如果各地都能坚定地向污染宣战,治污必有明显成效。

  雾霾、水污染、“毒大米”……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大气、水、土壤无一幸免,几乎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就着手治理污染,然而至今20来年过去了,不但江河湖泊等环境污染的旧账未清,又添加了雾霾、地下水污染等新账,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严治“水陆空”污染迫在眉睫。

  污染治理为何成了难题?除了多年来粗放式增长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违规成本太低、惩治力度太小。很多大企业一天处理排污的成本就达10万至20万元以上,而违规排污不过一次性被罚个几万元,这种“九牛一毛”式的处罚无异于变相鼓励企业排污。再加上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不作为”,对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帮企业造假、套取国家环保项目资金,使得污染环境者非但没有得到严惩,反而受到了保护。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曾遭遇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后,污染才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对排放污染物制定严格标准,强制企业予以遵守。比如,美国《清洁水法》规定,法院对每件违法行为可处以每天最高2.5万美元的民事罚款;瑞典颁布多部法律,对污染企业施以监督与重罚,凡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必将被课以重税,给予严惩。可以说,这些国家之所以治污得力,“重拳出击”立了大功。

  治理污染出重拳,既要有行政“拳”,还要有法治“拳”。而且,鉴于行政“拳”往往弹性较大,因此需要更多地打出法治“拳”。近来,从“大气十条”出台硬措施,到新修订的《环保法》对污染企业罚款上不封顶,再到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进入规划之中,我国一再释放出对环境污染依法从严治理的明确信号,如此加强立法形成重典,是依法治污的第一步。第二步,还要严格执法用好重典。治污“重典”应成为一条通电的“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谁碰就治谁。只有这样,才能把铁腕铁规治污落到实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新疆和田暴徒忏悔:若能出去再不会干这事
  • 体育克洛泽救主德国2-2 梅西绝杀阿根廷出线
  • 娱乐曝陈思诚出轨杨幂同学 聂远暗讽衣冠禽兽
  • 财经 一线房价假涨真跌 调整有望年底结束
  • 科技工信部:手机用户月均发送短信不到40条
  • 博客马晓霖:伊拉克烂摊子与美何干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西南交大学霸夫妻恋爱8年同戴博士帽
  • 沙黾农:人神共愤的新版IPO长不了
  • 易宪容: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不会变
  • 叶檀:央企赚的是谁的钱?
  • 龚蕾:从苹果公司最新财报看经济数据
  • 李锦:国资委是否可发展成国家企管会
  • anmin:地产行业的钱去了哪儿?
  • 王海滨:大家都在套利 谁赚钱呢?
  • 陶冬:油价起凶兆 联储展善姿
  • 时寒冰:中国股市的买点和卖点
  • 蓝猫:如何应对陷入打新怪圈的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