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改:从产权开始

2014年06月13日 04: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刘玉海

   5月19日上午,如约见到戚忠德时,他正在温州肯恩大学的一个会议室里主持一场有关高考的会议。

   这所今年3月刚获教育部批准的学校,由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项目课程从美方引进,专任教师由美方选派,使用美国原版教材,实施全英文小班化教学……市场经济发达的温州,同样将其强烈的市场意识投射到教育领域。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温州民办教育的发达和2011年12月启动的温州民办教育改革。

   戚是温州市教育局分管民办教育的副局长,自然也是这项改革的核心参与者。谈到温州民办教育改革的缘由,他指出,既与近年来教育领域“国退民进”的争论有关,也与温州严峻的教育形势有关——学生流失。

   “出去一个孩子就带走一个企业”

   在2011年底温州启动民办教育改革时,温州民办学校多达1748所。

   其蓬勃发展则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为实现“普九”达标和完成“两基”验收,财力不足的温州,采取“抓中间放两头”的方针:集中政府财力发展“中间”的义务教育——小学到初中,放开“两头”的幼儿园和高中,允许民资进入。

   “经过一段时间,很多民资进入到民办教育里来。”戚忠德介绍,主要是两类人参与民办教育:一种是原来教育系统有教育情结的人——退休的校长、名师,在允许民办学校后,从几间房子开始,经过一二十来年滚动发展,慢慢做大,以温州平阳的浙鳌中学为代表;另一种是成功企业家,企业成功后开始追求社会效益,投资办学,以森马集团为代表。

   但是民办教育发展一段时间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政府财力好转,在全国形成一种到底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的讨论,有些省市出现“国进民退”,挤占民办学校空间,让公办学校进来。

   具体到温州,还面临另一窘境:由于民办教育偏小偏散,而好的公办学校又大都集中在温州市区,导致有些县城所在地富裕人士子女无法在本地受到好的教育。于是,学生流失就在所难免。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如果当地不能提供优质教育,他就会去杭州、上海、北京,去大城市,所以2000年以后、教改启动前,温州学生外流比较多。”戚忠德说。

   以温州永嘉县为例,每年流失的学生多达几百人。“而出去一个孩子,就有可能带走一个企业、带走一批资金。”

   恰在此时,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教育部在全国选取一些地方做民办教育改革试点,温州被选中。

   2010年12月,温州接受改革试点任务。一年之后,方案开始陆续出台。至今,温州已出台14个相关文件,被称为“1+X”方案,核心内容是“三板斧”:明晰民办学校办学者产权、落实收费自主权和民办学校教师纳入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并进行财政补贴。

   教改“三板斧”

   接受改革试点任务后,温州对全国民办学校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主办者,二是教师,三是政府补贴。

   “从办学者角度而言,其投资办学有两种:一种是捐资给社会,另一种是自己主办学校——除了圆‘教育梦’,也想从投资中获得一定的回报。”戚忠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但是按照目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到民办学校的资产要归学校所有。“这就意味着,你如果不想继续办学校、想退出,这个资产你是不能拿回去的,还要重新用于其他的民办学校的公益教育,并且也不能转让、赠与和继承。”戚忠德解释说。

   因此,温州教改做的第一个突破就是明晰产权:民办教育投入的资产归投入者所有。

   比如,投资者现在投资办学,以后不办了,原始投入以及历年的追加投入,都归投资者所有。并且,政府还按照其办学贡献,给予一部分奖励。

   “这样就使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吃了一个‘定心丸’——他的资产就明确了、明晰了,投资者的信心就比较足。”戚忠德说。

   在承认产权之后,松绑自主收费也就顺理成章。虽然《教育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收费是“核准制”,但实际中演变成“批准制”。温州的政策是,民办学校收费可以是公办学校生均事业费的三到五倍。本来计划,所有的民办学校收费全部放开,但因为学前教育公办学校布点没有完成,因此这一收费政策主要是中小学,学前教育则只能按学校评定等级收取生均事业费一至三倍的学费。

   “因为民办学校的建设、投入、教师的工资,按照成本收费的话,学校发展经费可能不足,有些举办者也不想再加大投入,所以提高质量以后,收费就要跟上来。”戚忠德强调,这是自愿的,“我们已经解决了所有温州孩子人人有书读——都有公办学校,且义务教育免费,但是你要读的更好一点、要差别化学校、特长学校,就到民办学校去。”

   戚忠德说,这样的改革措施能够推行,也得益于温州的改革土壤:民营经济发达,人们愿意为优质教育付费。

   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社保。虽然由于民办学校不是国家统管,所以教师的社会保障不如公办学校——公办学校教师实行事业单位保险,民办学校教师则实行企业单位保险。

   两者相较,民办老师个人缴费高,且退休后工资差别很大: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一个老师参保缴费满20年后退休,养老金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36%;参加事业单位保险则能拿到你退休前工资的70%以上。如果缴纳30年后退休,按企业保险的能拿44%,按事业保险的几乎是100%。

   温州的解决办法是,只要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进行人事代理且在一线岗位,就可加入事业单位保险,和公办学校教师一样纳入温州市统一的事业单位社保系统。

   而对于民办学校教师参加事业单位保险的成本,温州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按照该校上一年度生均事业费的30%-50%给学校补助,大学按15%-20%的比例补助。且年年补、专款专用。

   2012年、2013年温州分别选取100家、300家民办学校纳入改革试点,不算各县投入,仅温州市本级财政2013年用于这方面的补贴就达6000多万元。

   “公办出均衡,民办做选择”

   “办学者的资产明确了、回报形式清楚了,他的教师队伍稳定了,再加上财政扶持、土地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投资者的信心就提起来了。”戚忠德说,所以去年和今年,民资进入温州教育领域的速度较快。

   这带来一系列变化:第一,优秀的民办学校进来后会把他的教育理念、教师团队引入,和这里原来的公办县中形成强烈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如果不引入这个民办学校,而是让做公办,每年教师工资、学生生均事业费,财政还要投入五六千万,民办后,这个学校所省的经费就可以用于其他基础教育的经费。

   “改革就算这个大账”戚忠德说,温州教改的今后的方向是,在满足学生上学基本的均衡需要——“有书读”之外,鼓励引进优质的民办学校,“公办出均衡,民办做选择”。

   而这些优质民办学校的进入,也带来学生回流。比如,翔宇教育集团进入永嘉后半年,当地外出的孩子开始回流。因为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何必出去呢?

   “再说,我们引回来一个孩子,可能就引回一个企业,温商回归、温资回归。”戚忠德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越南:就南海争端3次主动与中国沟通被拒
  • 体育切尔西官方宣布签小法 2700万英镑签5年
  • 娱乐黄奕老公早知其出轨 前夫:闪离最开心
  • 财经博古孙女解华润起家史:陈云给两根金条
  • 科技中移动酝酿下半年4G降至600元
  • 博客央视张斌:为什么阿根廷队不招人喜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国734所不同类型大学多项指标排行榜
  • 苏鑫:中央或推首套房定向降准政策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徐小明:A股多内幕 市场严重缺乏诚信
  • 别志平:止损止盈的怎么设最适合?
  • 陈思进:美国老百姓为何不愿买房
  • 叶檀:央行与投资者保护基金赚了多少
  • 张化桥:中国必须加息而不是减息
  • 陶冬:负利率难救欧洲经济
  • 沙黾农:重磅利好将逆袭A股
  • 皮海洲:官董撤离 独董能否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