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的“双重标准”

2014年06月11日 00:21  法治周末 微博 收藏本文     

   “从法律上来说,在二维码支付业务被暂停期间,任何企业、任何单位都不应该继续开展此业务。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是需要牌照的,监管部门对此必须严格监管。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难控制。”

   所谓二维码支付,就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建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支付宝[微博]账户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马金顺

   银联商务近日发布了银联商务内蒙古分公司正在推广二维码POS机收单业务的消息。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分公司于今年3月份开始,在全自治区范围内进行二维码预授权业务推广。截至5月中旬,分公司已经在各地市中高档酒店陆续布放了84台二维码预授权POS终端,交易笔数超过26000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

   而在今年3月份,央行[微博]发文暂停了支付宝、腾讯两家公司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同时要求两家公司及时向当地央行部门提交材料。

   央行文件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

   但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在政策未能放行的情况下,包括商业银行和部分四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却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

   难道央行开放了二维码线下收单业务,还是这些银行的二维码支付业务不存在安全隐患?

   多家银行仍开展二维码支付

   今年3月,央行以二维码支付隐含安全风险为由,暂停支付宝、腾讯两家互联网公司的该项业务后,至今近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但相应政策标准仍未出台。

   至于相应标准何时能够出台,记者试图联系央行询问,但截至发稿前,仍未得到相关回复。

   支付宝公关负责人朱健说:“阿里目前正在央行的带领下,研究二维码支付安全的问题,包括与一些监管部门沟通。但现在只是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标准什么时候出台还不太好说。”

   据悉,虽然相应标准未出台,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包括四大行及股份制银行,都在低调地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

   一位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刘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中国银行易付手机应用可以进行二维码支付,在转账业务中,也可通过二维码来办理。”

   公开资料显示,最早涉足二维码支付业务的是中信银行。2013年4月,其二维码支付业务第一期项目已经正式上线,与NFC(近距离的无线通讯协议)支付、全网收单等一同被整合进了名为“异度支付”的产品里,今年还开发了二维码购买理财产品的新交易方式。

   除此之外,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也在手机银行产品中添加了二维码支付的功能。

   当被问到支付宝目前会不会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时,朱健表示,最终的政策标准还没有定下来,目前我们还没有进一步去开展相关业务。

   对此,记者也曾试图联系腾讯公司,看其目前的进展情况,但截至发稿前仍未能得到回复。

   但有消息表明,针对监管层面在安全方面的担忧,腾讯将成立“腾讯安全实验室”,并将投入不少于5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移动支付安全联合守护计划”及腾讯安全实验室运营。

   “禁”与“不禁”的区别何在

   央行为何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央行有关人士曾透露,央行接到一些投诉,主要集中在伪造二维码、通过木马软件植入来套取客户现金方面。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业务出现了较多问题:一方面,按照第三方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新产品要提前30天报备,但支付公司未按照制度履行;另一方面,技术上也有安全漏洞,包括二维码如何生成、如何防范风险等技术保障问题,都没有解决。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作为移动支付方式之一,由中国银联主导推行的NFC手机支付为什么没有被暂停,难到其不存在安全隐患吗?

   对此,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联推出的智能卡类支付产品(包括NFC-SD、NFC-SIM、NFC全手机等)通过内置安全芯片,为非接触式交易提供金融等级的安全保障。产品基于NFC通信技术,较其他短距离非接通信技术距离更近,一般在2至5厘米,安全性更强。同时,产品采取基于硬件的安全加密技术,而其他近场支付技术多基于软加密技术,易被恶意软件破解。

   二维码支付技术方案提供商意锐新创公司总经理王越说:“实际上,NFC支付之所以是安全的,在于其交易最终是通过POS机,这是一个完全可信的交易环境。”

   合规与否有判断标准

   央行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暂停支付宝、腾讯两家公司的二维码支付业务。但在暂停期间,多家银行仍继续推进此项业务。这些银行的二维码支付业务是否合规?他们的做法是否得到了央行的默许或者批准?央行对这些做法的态度如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银行这种做法是否违反央行政策,关键要看二维码到底是否用在支付环节。如果二维码只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但支付的环节并没有通过二维码,而是通过手机银行来支付,这样是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如果把用户信息变成二维码,通过二维码来传输,这就是二维码支付,就会有安全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军认为,从法律上来说,在二维码支付业务被暂停期间,任何企业、任何单位都不应该继续开展此业务。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是需要牌照的,监管部门对此必须严格监管。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难控制。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则表示,目前对于二维码支付安全问题,在政策层面上没有明确的规定,的确缺乏行业安全标准。但如果什么事情都讲安全性,则有可能降低金融服务的效率。所以,我们希望监管层能在安全和效率之间把握好平衡。如果二维码支付业务被暂停,从理论上来讲,任何人也不能再做这项业务了。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王素珍曾说,支付服务的根本在于安全,各种形式的支付服务在提升支付服务效率的同时,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王素珍还透露,包括央行和协会在内的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研究建立二维码条码支付标准,等相关标准研究出来,鉴定达标后,相关企业还可以继续二维码支付业务。

   (本报记者戴蕾蕾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冉学东:打新炒新 新一轮财富盛宴
  • 林采宜:渐行渐深的金融混业
  • 马光远:中国货币政策作茧自缚
  • 叶檀:别整死跑路老板
  • 冉学东:降准还是降息 央行的战争
  • 叶荣添:别废话 是男人就给我买进去
  • 许一力:央行赢得了“不降准”战争
  • 金岩石:“定向降准”与股市拐点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叶檀:放弃对股指的执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