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口持续净流出楼市必现拐点

2014年06月10日 09:30  中国经济时报  收藏本文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周雪松

  最近,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温州楼市,《温州豪宅降价6万房产商低价售楼只为全身而退》的报道在网上被广泛转载,舆论普感震惊:温州楼市到底怎么了?在全国楼市持续下滑的当下,温州楼市又会带来怎样的警示与反思?

  三年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去位于温州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村子采访了解到:原本有7000多人的行政村,将近4000人选择去了国外,能走出去的基本都走了,留下来的居民不到一半。因此,记者在看到央视报道温州楼市无人问津并不感到奇怪。

  鹿城广场是温州标志性的豪宅项目,几乎每个温州人都知道关于它的故事,该项目开盘均价在每平方米4万元左右。2011年楼市火爆时,鹿城广场在炒房客手里的房价曾被炒到每平方米8万元—10万元,而今它的价格却跌到了4万元左右,相当于被打回原形。

  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温州楼市经过32个月的连续下跌,市区内商品房平均价格已从3.2万元跌至2万元,下跌超40%。温州楼市在中国一直有风向标之称,从这里走出去的炒房团甚至影响到全国,但不得不承认温州楼市早已出现拐点,有的城市(如鄂尔多斯)也已步温州后尘。

  当前,对温州楼市崩盘的原因,业界也做过很多分析,认为供应量、库存大增,银根收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是主因。但在记者看来,无论是温州还是鄂尔多斯,房价暴跌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人口的净流出值得关注。

  温州人是改革开放后勇于闯荡的国人,在国内外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就率先勇敢地到全国各地去发展、经商、创办企业,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地炒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确实反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温州模式和竞争力日趋减弱,炒房失败,当地产业空心化、土地成本高及人口大量流出,温州楼市也面临不小的考验。

  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近几年温州市的人口每年都要减少十万人左右,但进入温州的人口,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而这也让开发商的投资意愿降至低点。加上留在当地的温州人住房需求基本都已解决,温州楼市出现拐点可以说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情。

  以人口的净流出来看鄂尔多斯楼市,也是如此。从鄂尔多斯官方数据看,截至2011年年底,鄂尔多斯常住人口130万,流失3万。从房价走势来看,随着鄂尔多斯人口的流失,房价暴跌严重。鄂尔多斯的房价从最高时的每平方米1.5万元—2万元,一路下跌,最低跌至3千元。

  事实上,在中国,像温州和鄂尔多斯这样的人口净流出的城市绝非个案,只是媒体没有重点关注,这些市场也不愿承认罢了。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一些大城市外,相当数量的中小城市都面临着人口增长停滞甚至大量流失的风险。随着经济下滑,记者关注的这类典型城市房价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房子是供人居住的,人口持续净流出的城市楼市注定必现拐点,这只是早晚的事情。

  从全国来看,同样不容乐观。联合国[微博]去年9月公布了世界移民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自1990年以来23年就增长了128.6%。有机构对3300名净值至少在1000万元可投资资产的富人进行了调查,三分之二的中国大陆富人正在寻找海外投资移民的机会,三分之一的富人已经在海外拥有资产。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先富起来的人不断流失不仅带走了资产,也带走了国内的需求。

  可以说,温州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整个国家资产和购买力在流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楼市前景不容乐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黑龙江安达市快餐厅爆炸案疑犯被抓
  • 体育费舍尔成尼克斯新帅 科比支持出柜球员
  • 娱乐郑爽承认因为自卑与张翰分手 无第三者
  • 财经5月CPI今公布或涨2.5% 未来仍温和上涨
  • 科技解密互联网女皇:自嘲比叫外婆好
  • 博客张斌:世界杯拥有神一样球员的球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向夺刀救人少年伸橄榄枝(图) 试题
  • 叶檀:别整死跑路老板
  • 冉学东:降准还是降息 央行的战争
  • 叶荣添:别废话 是男人就给我买进去
  • 许一力:央行赢得了“不降准”战争
  • 金岩石:“定向降准”与股市拐点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叶檀:放弃对股指的执着吧
  • 龚蕾:从巴菲特午餐看全球经济
  • 张化桥:股票市场的游说者 你们错了
  • 顾虹儒:四大信号支撑下周市场走强